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东莞外来农民工亚健康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740名外来农民工,采用亚健康评定量表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日均工作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饮酒、早餐、营养状况、熬夜、居住条件满意度、久坐伏案操作及经历负性事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日均工作时间、熬夜及经历负性事件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971(1.211,3.205)、2.183(1.378,3.459)和2.135(1.353,3.369),早餐与营养状况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0.706(0.526,0.947),0.386(0.239,0.625).结论 不良生活习惯及经历负性事件影响外来农民工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PJ34干预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Ⅰ组),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PJ34(Ⅱ组)、生理盐水(Ⅲ组)和假手术组(Ⅵ组);通过Klenow标记及TUNEL染色技术检测鼠脑中单、双链DNA断裂,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PARP-1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IL-6及IL-8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Ⅰ组比较,Ⅲ组鼠脑缺血侧DNA单、双链断裂,PARP-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Ⅱ组缺血侧脑中Klenow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ARP-1的表达明显减少,TNF-α、IL-6及IL-8含量和凋亡减少.[结论]PARP-1抑制剂PJ34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氢醌(HQ)诱导DNA甲基化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PBS处理组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2.5、5.0、10.0、20.0μmol/L HQ染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RP-1、DNMT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随HQ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基因表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30 x+1.283,y=0.075 x+1.088,蛋白表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25 x+1.234,y=0.043 x+1.097,DNMT3a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40 x+1.151;y=-0.012 x+1.021。结论 HQ暴露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改变可能与DNA甲基转移酶表达异常有关,且PARP-1可能参与了HQ暴露致DNA低甲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并筛选大鼠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质粒,为职业性疾患的基因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 根据基因序列数据库中报道的PARP-1基因序列及短发夹RNA(shRNA)设计原则,设计、合成用于构建RNAi质粒的寡核苷酸,构建4种重组PARP-1 RNAi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介导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PARP-1 mRNA的转录水平,筛选有效的PARP-1 RNAi质粒.结果 4种重组PARP-1 RNAi质粒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后48 h,转染质粒shRNA-PARP-1-532的细胞PARP-1基因抑制效果最明显,mRNA的转录水平下降了78%,可作为后续实验的有效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PARP-1基因的RNAi表达质粒,为探索PARP-1基因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 can exacerbate ischemic brain injury and lessen ischemic neuronal death,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ARP-1 polymorphisms.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human PARP-1 gene polymorphisms in various Chinese nationalities,the results of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help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neurologic diseases.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seven exons in the PARP-1 gene,in 898 Chinese Han,Buyi,Shui,Miao,and Zhuang subjects,were investigated by 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A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variant in exons 12,13,16,and 17 of the PARP-1 gene was identified in 148 people,with two stationary bands showing three degenerative single strand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P-1 gene polymorphisms exist in various nationalities,and may act as a biomarker for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  相似文献   
6.
高羽亭  丁国永 《中外医疗》2009,28(21):25-2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①取健康Wistar周龄大鼠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培养纯化扩增。②健康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5mL,约106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1周后观察2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肝脏修复情况。结果 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直,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肝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损伤的肝组织得到修复,而对照组大鼠腹腔积水.粘连,成活率达30%。2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尾静脉移植BMSCs后,可提高大鼠肝组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醌(HQ)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性状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低剂量HQ对骨髓的毒效应。方法: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PBS处理组为对照组,分别以2.5、5.0和10.0 μmol•L-1 HQ染毒大鼠BMSCs为处理组。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 V) /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ARP-1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5);染毒48 h后,5.0和10.0 μmol•L-1 HQ组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染毒48 h后,2.5、5.0和10.0 μmol•L-1 HQ组细胞PARP-1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0.92、0.56(P<0.05)和0.45倍(P<0.05)。结论:低剂量HQ能抑制大鼠BMSCs凋亡和PARP-1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恶性肿瘤,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表观遗 传学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酶作为AML治疗靶点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 展。该文就组蛋白H3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AM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肝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作用。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①取健康Wistar周龄大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与分化潜能检测。②健康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肝局部移植到实验组,对照组移植生理盐水,1周后观察两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肝脏修复情况,并通过蓝色荧光标记观察供体BMSCs在受体内的踪迹,探讨BMSCs促宿主损伤肝组织修复的机制。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用诱导剂诱导后,B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肝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损伤肝组织得到修复,在宿主恢复的肝组织中发现了较多的带有蓝色荧光的细胞存在,而对照组(未移植BMSCs)大鼠腹腔积水、粘连,成活率达30%。2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局部移植BMSCs后,可提高大鼠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这类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各胚层来源组织,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例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在体外易分离和扩增,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和表达,在人类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的靶细胞。本文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学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