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理学切缘和以p53、eIF4E为指标的分子切缘在预测喉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了253例喉癌患者进行病理学切缘研究,在以上病理学阴性切缘中选择6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eIF4E蛋白的表达以进行分子切缘研究。结果1.病理学切缘、p53切缘、eIF4E切缘的阳性率分别是20.2%,19.4%和32.8%;2.阳性切缘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切缘阴性者,包括病理学切缘(70.6%vs35.1%,P=0.0000)、p53切缘(69.2%vs33.3%,P=0.018)、eIF4E切缘(63.6%vs28.90A,P=0.018);而切缘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切缘阴性者,包括病理学切缘(37.52%vs64.37%,P=0.0023)、p53切缘(24.62%vs75.69%,P=0.0012)、eIF4E切缘(43.31%vs77.52%,P=0.0006)。结论病理学切缘和以p53、eIF4E为指标的分子切缘阳性者的预后比切缘阴性者差,而p53和eIF4E可以从病理学切缘阴性者中发现预后更差的患者,并且eIF4E可能是优p53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S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BV-LMPI和EBNAZ,探讨广东地区T细胞性淋巴瘤(T-celllymPhoma,TCL)同EB病毒感染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l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选自本教研室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1990年一1997年存档活检蜡块。TCL共46例,...  相似文献   
3.
4.
同时发生于腮腺、颌下腺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一例林焕新饶慧兰*张恩罴*崔念基*张万团*患者男性,48岁,住院号3884。门诊日期:1965年6月22日。1962年11月无意中发现右耳前及右颌下肿物,无红、肿、痛现象,但有轻灼热感。用中药敷贴,无效,肿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手术病理检查切缘翻译启动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89年1月~199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喉鳞癌手术切缘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患者共67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eIF4E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及阴性表达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喉鳞癌手术切缘和原发灶eIF4E表达阳性率分别是32.8%(22/67)和100.0%(67/67)。eIF4E切缘阳性组复发、转移和死亡14例(达63.6%),阴性组13例(占28.9%),差异有显著性(P=0.006);寿命表法统计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31%与77.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6)。结论 喉鳞癌手术切缘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而eIF4E蛋白表达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及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LSAB法对41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alignantlymphoepithelial lesion,MLEL)进行EBV编码的RBV-endcoded SmallRNAs,EBERs)、及EBV潜在膜蛋白(LatentActivator,ZEBRA)检测。结果:(1)本组41例涎腺MLEL EBERs40例阳性,阳性率97.56%。(2)41例涎腺MLELLMP1阳性检出率75.6%(31/41),EBNA2未检出(0/20),ZEBRA仅1例阳性。结论:本结果表明EBV与MLEL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分级胶质瘤中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 α、β的表达,评估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胶质瘤组织中tubulin α、β表达情况,并分析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级别胶质瘤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不同,高级别(Ⅲ、Ⅳ级)与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tubulin α、β表达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ubulin α、β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tubulin α、β在胶质瘤恶性进展方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胶质瘤的分期、组织学分级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很多医院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以弥补人员的不足。我院在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中,尽可能按照同工同酬的管理理念,不仅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也为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医院建设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莉  徐晶  饶慧兰 《现代医院》2011,11(1):135-137
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医院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围绕医院建设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剖析,指出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并对此提出了促进医院建设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头颈部黏膜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mCD30^+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例原发头颈部mCD30^+TLPD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检索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头颈部mCD30^+TLPD表现为膨出/外生性结节,黏膜表浅溃疡。形态学表现为浅表黏膜下的不典型大淋巴样细胞弥漫生长,核型不规则或多形性,有小核仁,胞质丰富且呈嗜碱性淡染。可见奇异核、马蹄形核、肾形核、面包圈样核等标志性细胞。核分裂象可见,未见坏死。背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不典型大淋巴细胞表现为CD30^+/CD3^+/CD4^+/CD56^-,同时表达细胞毒性因子,不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20/CD8。无EB病毒感染。其中2例T细胞受体(TCR)重排阳性。本组3例切除后治愈,无复发和转移。2例患者存在T细胞受体重排并不提示侵袭性临床进展过程。结论头颈部mCD30^+TLPD是一种少见、自限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应与皮肤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丘疹病、EB病毒相关的皮肤黏膜溃疡等疾病相鉴别,故充分认识mCD30^+TLPD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