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韦仙姣 《当代医学》2007,(17):105-106
目的 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避免产科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在医院产科易引起医患纠纷的各种潜在隐患.结论 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医疗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状况以及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低出生体质量儿48例,评价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血红蛋白状况,并对可能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下降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住院期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下降趋势,建立了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降低水平(Y)与住院时间(x,)和住院期间采血项目次数(X5)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0.571Xr+0.386X50结论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期间采血次数增多是导致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红蛋白降低的相关因素,为避免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医源性失血,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采血项目次数。  相似文献   
3.
韦仙姣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9):13-13,58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通过临床症状、腹部体征、肛查可初步诊断胎头方位异常。但要确诊,就必须借助于阴道检查。特别是产程进入活跃期,即宫口开大3cm以后,其意义就更大。下面就阴道检查用于枕后位、枕横位的诊断和处理作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4.
婴儿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婴儿室内的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院内感染,进一步做好观察和处理,我们对1993年10月~1994年10月间婴儿室院内感染111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浅谈其处理。  相似文献   
5.
韦仙姣 《当代医学》2007,(9):105-106
目的 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避免产科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在医院产科易引起医患纠纷的各种潜在隐患.结论 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医疗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枕后位可呈现三种情况:枕直后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左后位或枕右后位,产程中如何及时发现枕后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与积累经验,结合症状仔细地检查判断。 1.诊断 (1)腹部触诊:如果下腹部很易触到小肢体,而较难触及胎背;胎心听诊在母体一侧偏后方或在小肢体部听声响亮,就要警惕是否枕后位。因为枕后位胎背向母体后方,前面仅有小肢体。一般枕后位的腹部多较扁平,下腹中部可清楚触到胎儿额部形似充盈的膀胱。仔细观察,腹部有一  相似文献   
7.
韦仙姣 《护理学报》2009,16(20):50-52
目的探讨近5年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变化特点,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某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14011例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计算剖宫产率和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4—2007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P〈0.005),2008年剖宫产率有所回升,但与前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5年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妊娠合并症和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构成比近3年均较200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4—2007年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08年有所下降。结论积极开展孕期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的认识误区,指导产妇充分试产,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对产妇的暗示和导向作用,是干预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遏制剖宫产率的升高。方法对1997~2004年8年间的住院分娩进行统计,并对1997年与2004年两年的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的社会因素呈显著升高。结论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创建孕妇学校,开展无痛分娩及导乐陪伴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近12年来金华市某院巨大儿患病率及其自婴幼儿时期到青春期前的生长发育现状。方法:记录31 297例新生儿出生时间、性别、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分析近12年来巨大儿患病率、性别比例及平均出生体质量有无明显变化;将近12年来出生的巨大儿,按照每3岁为一个年龄段(参照小儿年龄分期)分为四组,比较不同年龄段巨大儿组和对照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超重肥胖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近12年来巨大儿患病率为6.83%,巨大儿发病男女性别比例为2.16:1,巨大儿出生时平均体质量(4 100.00±300.00)g,巨大儿患病率及出生时平均体质量尚未见明显增加(P>0.05);1~12岁不同年龄阶段,巨大儿组的平均体质量和平均BMI均大于对照组(P<0.05),除1~3岁年龄阶段外,其他各年龄阶段巨大儿组身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率比较,除7~9岁年龄阶段外,其他各年龄阶段巨大儿组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12年来巨大儿患病率及出生时平均体质量尚无明显增加,但在发育过程中,巨大儿身高、体质量、BMI和超重肥胖率均有大于正常体质量儿趋势,且这种趋势延续到青春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