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丹参川芎嗪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诊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参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丹参川芎嗪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在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对20例腮腺上极良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与美容效果.结果 20例患者腮腺上极良性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报告均为良性.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耳垂麻木,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颧支麻痹,1例发生术后涎瘘;所有病例无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术后出血、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24~48月,未见复发,手术切口疤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腮腺上极良性肿物切除术应用耳后发际联合耳屏缘切口术式安全、可行,切口隐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纤维肌动蛋白(F‐actin )的影响,为探索颌骨放射损伤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分别予以0 Gy、4 Gy、8 Gy、12 Gy、16 Gy剂量单次照射,照射后立即转入37℃培养箱继续培养12 h、24 h、48 h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F‐actin的含量。【结果】不同剂量单次照射各组照射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与剂量呈负相关,剂量高于12 Gy时细胞生长几乎完全抑制;同时,细胞F‐actin的含量急剧下降,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24 h后F‐actin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辐射前。【结论】电离辐射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F‐actin ,破坏细胞骨架,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电子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电子支气管镜组(A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B组),记录两组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与T0期比较,两组患者T1期MBP和HR降低,随后在T2期明显升高,到T3期MBP再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例一次插管失败。两组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纤支镜比较,电子镜能明显缩短颈椎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时间和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岁,公司职员。因“上唇皮肤小肿物1年多”来诊。患者约1年多前偶尔发现上唇正中上份有一小结节,稍突起,如黄豆大小,缓慢增大,无疼痛不适感,疑为瘢痕要求切除。检查见上唇人中近鼻小柱有约1.0cm×0.8cm×0.8cm肿物,略呈分叶状,边界较清楚,基底活动,中等硬度,无压痛,表面皮肤见少许微小血管。既往无上唇外伤史,否认“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口腔及全身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上唇皮肤混合瘤”。于局麻下行上唇肿物摘除术,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所见:低倍镜下见肿瘤主要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呈腺管样结构。内层为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p53和PCNA在OSCC癌变过程中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口腔黏膜白斑标本20例、OSCC标本31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53和PCNA的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53在正常黏膜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0%、35%和77.4%,PCNA在上述三组中表达率分别为30%、70%和96.8%,两种表达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53基因和PCNA表达水平均与O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颌骨几个变量与第三磨牙阻生的关系,以了解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发病机理.方法:曲面断层X线片83张,将146侧无缺牙、无多生牙且牙列无明显拥挤者测量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θ)、下颌角(a)、下颌骨嵴缘夹角(β)、磨牙后间隙长度(BX)、下颌骨牙槽长度(OB)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MD)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磨牙后间隙长度、下颌骨牙槽长度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与第三磨牙阻生相关,下颌角和嵴缘夹角角度与阻生牙无关.结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与下颌骨发育相关,磨牙后间隙的长度、磨牙后间隙长度与第三磨牙牙冠宽度比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N0舌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分布情况,为cN0舌癌患者颈淋巴清扫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取61例cN0舌癌患者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后标本,收集各平面区域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切片,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各区域的分布。结果 20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2.8%,811颗淋巴结中62颗证实有转移,占7.6%。其中平面Ⅰ为11.0%(26/237),平面Ⅱ为8.2%(20/243),平面Ⅲ为6.0%(13/218),平面Ⅳ为3.5%(3/85),平面Ⅴ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cN0舌癌患者仍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平面Ⅰ、Ⅱ和Ⅲ,少部分转移至平面Ⅳ,选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最好扩展至平面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在舌鳞癌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1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颈淋巴结中MT和Cu/Zn-SOD的表达、定位,并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MT和Cu/Zn-SOD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和Cu/Zn-SOD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