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短发卡RNA(shRNA)表达载体,为肿瘤生物学研究奠定方法基础。方法根据TGF-β1的mRNA序列,运用Ambion公司的Target Finder软件筛选TGF-β1shRNA的候选点,在BglⅡ和HindⅢ位点克隆到表达载体pSUPER gfp-neo上。重组的shRNA pSUPER gfp-neo在大肠杆菌DH5a上筛选和鉴定。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免疫荧光筛选最佳TGF-β1shRNA靶点序列。结果 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hRNA-a、shRNA-b和shRNA-c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靶细胞TGF-β1蛋白质表达,以shRNA-b所引起的下降最为显著(P〈0.05)。结论构建的TGF-β1shRNA在肿瘤细胞中产生较好的TGF-β1沉默效果,为肿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伟  韩允  钟良君 《山东医药》2009,49(2):111-112
垂体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控制其紊乱的激素水平;②保留或恢复垂体功能;③缩小甚至消除肿瘤;④消除颅内占位效应。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大部分垂体腺瘤,尤其是具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肿瘤首选手术治疗,且效果满意。随着对垂体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药物治疗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责任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后仍有重度狭窄,遂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记录患者治疗前、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d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的复发率及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临床随访分别在术后30d和90d进行。结果29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治疗后平均残留狭窄率为(10.4±8.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0d内再次卒中1例。NIHSS评分:治疗前为(19.5±3.5)分,治疗后7d为(5.8±2.1)分,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患者的病死率为0%,其中28例(97%)90d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支架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有效;但残余狭窄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医嘱依从性差被认为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