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经会阴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阳性率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例,经直肠组187例,经会阴组68例。结果 经直肠组阳性穿刺率为34.7%,经会阴组阳性穿刺率为29.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后经直肠组和经会阴组的血尿发生率分别为40.1%、42.6%,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6.9%、7.3%,直肠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经直肠组和经会阴组的会阴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2.6%、13.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均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两者穿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并发症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院内死亡或者出院后30天内死亡的病例纳入死亡组,其他纳入存活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年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入院时神志改变、入院时快速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评分(qSOFA)、发病时呼吸频率、发病时神志改变、发病时qSOFA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诊断当天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评分(SOFA)、中枢神经系统(CNS)评分、心血管评分较存活组升高(P<0.05)。诊断第2天和诊断第3天,死亡组SOFA较存活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脑钠肽、肌酐、血钾、尿素氮、血浆渗透压、尿RBC、尿WBC、尿蛋白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独立预测因素为发病时CNS评分、诊断第3天SOFA升高值和诊断当天尿WBC。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发病时的CNS评分、诊断第3天SOFA升高值和诊断当天尿WBC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联合节段性切除下腔静脉、髂外静脉且不重建血管的复杂腹盆腔肿瘤手术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且于术中节段性切除了下腔静脉、髂外静脉的11例腹盆腔复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结直肠癌术后转移3例,肾盂癌并癌栓、淋巴结转移2例,肾盂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输尿管癌并淋巴结转移1例,肾盂癌术后腹盆腔种植1例,宫颈癌术后转移1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1例,膀胱癌1例。涉及血管的手术包括: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5例,右侧髂外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内动静脉节段性切除1例, 右侧髂内动静脉节段性切除+左侧髂外静脉节段性切除1例,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双侧髂总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总动脉与髂外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外动脉静脉节段性切除+右侧髂外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髂外静脉节段性切除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70(390 ~ 900)min,术中输红细胞4(2 ~ 15)单位,输血浆600(150 ~ 1800)ml,术后住ICU 0(0 ~ 517) h。术后5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4例予以保守治疗后下肢水肿逐渐消退,1例予以介入溶栓治疗。结论 对于复杂的腹盆腔肿瘤,如肿瘤包绕、侵犯或粘连下腔静脉、髂外静脉,可考虑节段性切除累及的主干静脉,单纯结扎且不予重建,虽然术后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因此而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并非常见。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两附属医院2000~2010年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
统计其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膀胱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无复发生存率。结果随
访104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3~89个月),39例患者出现膀胱复发。尿脱落细胞学(P=0.000)、肿瘤
数量(P=0.006)、肿瘤分级(P=0.039)及合并膀胱肿瘤(P=0.014)是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越多的患者,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越差。结论尿脱落细胞学、肿瘤数量、肿瘤分级及合并膀胱肿瘤与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
复发密切相关。含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可能需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精索静脉内径确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再以仰卧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侧扩张部肾静脉内径和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狭窄部肾静脉内径,确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确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19例,确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5例,对比分析单侧及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左肾静脉狭窄情况。结果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在单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者与双侧曲张患者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者多见。在单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分级3级的患者合并出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与1级和2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发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原因。单纯重度左侧精索静脉患者应推荐行肾静脉彩超检查,以判断是否有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肾癌中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2004年本我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石蜡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其中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4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密切随访,平均随访39个月(3 ~78个月).其中完全甲基化19例,不完全甲基化13例,无甲基化10例.不同甲基化状态的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2),甲基化与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07).结论 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其甲基化状态与肾癌的肿瘤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沉默p21活化激酶6(PAK6)基因对前列腺癌生长及联用多烯紫杉醇的作用.方法 转染siRNA(30 nmoL/L)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中,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侵袭性能力、细胞周期及凋亡.以3 x 106个PC-3细胞(100μl)注射裸鼠皮下成瘤,观察siRNA及联用多烯紫杉醇对肿瘤生长效应.结果 PAK6-siRNA能有效沉默PAK6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能力和侵袭力、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还可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PAK6-siRNA治疗组瘤体重为(146.0±8.5)mg,低于对照组(451.0±22.3)mg(P<0.01).PAK6-siRNA在体内外均可增强多烯紫杉醇作用.结论 沉默PAK6可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并增强多烯紫杉醇的化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区引流液肌酐监测在诊断腹盆腔手术后尿路损伤及尿漏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行腹盆腔术后尿路损伤及尿漏的33例患者资料,同时倾向性匹配该院同时期腹盆腔手术后无尿路损伤或尿漏的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液肌酐、引流液/血液肌酐比值的差异。 结果两组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路损伤组的引流液肌酐2 754(2 133)μmol/L、引流液/血液肌酐比值133(57)均远远高于无尿路损伤组101(61)μmol/L,0.99(0.32),(P均<0.001)。 结论腹盆腔手术后监测引流液肌酐、引流液/血液肌酐比值对术后尿路损伤的诊断十分准确,是一个便捷、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术中同时行榜胱颈电切术。对照组仅行绎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术后两组均以盐酸毗柔比星行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_F尿路症状(LUTS)评分、最大尿流牢(Qmax)测定并比较,另行膀胱镜检企及病理活检,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I.UT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O.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LUT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示研究组下尿路症状改善更明屁。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Qmax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Qmax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Qmax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H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均未见腺性膀胱炎复发,均无尿失禁、排尿冈难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膀胱颈电切术较单纯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袁小旭  叶啸  邓健  谢群  庞国福 《新医学》2021,52(6):448-453
目的 探讨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全因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输尿管梗阻继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入院到出院后30 d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当变量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4例中11例(6.7%)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30 d内死亡。与幸存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在ICU时间更长,淋巴细胞数更低,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血浆渗透压均更高(P均< 0.05)。肾积水面积以及经皮肾造瘘术当日、术后第2日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术后第2日SOFA升高值与病死率相关(P均< 0.05)。术后呼吸频率更快、快速SOFA更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 0.05)。PCN前后呼吸频率变化、精神状态变化和快速SOFA变化与病死率相关(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皮肾造瘘术后第2日的SOFA与死亡率相关(P = 0.001)。结论 对于经皮肾造瘘术治疗的输尿管梗阻继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术后第2日的SOFA是其入院到出院30 d内全因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