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6月内再入院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设计,连续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454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等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随访。结果 406例完成6个月随访研究,其中有55例再入院。再入院组与非再入院组比较分析显示,医嘱出院、疗效好、社会功能恢复好、依从性好均可减少再入院风险,而住院时间短及既往多次住院可增加再入院风险。结论医嘱出院、精神症状改善明显、社会功能恢复好、依从性好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再入院风险。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更高,我国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除传统预测方法之外的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模型的研究和比较。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分类决策树构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检验分类决策树模型是否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于2023年12月,选取2013年—2022年随访记录完整的11 484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在管患者,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n=9 186)与测试集(n=2 298)。在训练集中,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决策树建立预测模型,在测试集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1 115例(9.7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危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贫困、有监护人、精神残疾、危险行为史阳性、自知力不全、自知力缺失、有阳性症状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OR=1.778、1.459、2.719、1.483、3.890、1.423、2.528、2.124,P均<0.01);年龄≥60岁、受过教育、医嘱无需用药以及社会功能一般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OR=0.594、0.824、0.422、0.719,P<0.05或0.01)。基于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29(95% CI:0.692~0.766),准确率为70.97%,灵敏度为59.71%,特异度为72.05%;分类决策树结果显示,危险行为史、阳性症状、社会功能总评分、经济状况、自知力、户籍、残疾情况以及年龄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测试集的AUC=0.721(95% CI:0.705~0.737),准确率为68.28%,灵敏度为64.46%,特异度为68.60%。结论 分类决策树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不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Science Direct、PubMed、CNKI、CBM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2年1月 - 2019年11月有关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文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2 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合并WMD值为-5.83(95%CI: -8.21~-3.45),其中心理社会、动机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维度评分合并WMD值为-7.49(95%CI: -10.09~-4.88)、-8.12(95%CI: -11.18~-5.06)、-5.52(95%CI: -7.80~-3.23);以干预种类数量为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种类数量越多,干预效果越明显。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心理及社会功能损害、恢复动力和精力并改善症状,有利于患者的院外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总结生活质量改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及总分均在12周时增高,24周时降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得分时点和分组交互效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和环境得分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研究组18例(32.73%),对照组5例(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0,P0.05)。比较治疗有效患者和无效患者一般资料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收入、CSQ问题解决和心理治疗分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治疗分组为研究组、性别为男和问题解决基线值低为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问题解决基线值低、男性患者和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以下简称“重精”)患者的死亡现状、死亡原因及寿命损失,为重精患者安全管控、预防早死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提取“系统”中重精死亡患者的性别、精神疾病诊断、死亡原因等信息,利用Excel 2019及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潜在减寿率分析寿命损失。结果 2014—2019年间成都市在管重精死亡患者共有7829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多,占67.14%;主要死因为躯体疾病,占68.37%;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平均减寿年数最高,偏执性精神病潜在减寿率最高,分别为33.68年和738.73%;对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重精患者死亡平均年龄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特征的患者死亡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都市在管重精患者死亡风险及寿命损失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中偏执性精神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需进一步加强重精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提高患者就诊及服药依从情况,降低死亡风险,提高健康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为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05例。分为肇事肇祸组和无肇事肇祸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出现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结果肇事肇祸组SSRS总评分[(24.10±6.59)分vs.(28.94±5.59)分,t=3.364,P=0.001]、客观支持评分[(5.50±1.96)分vs.(8.20±2.13)分,t=5.183,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4.60±2.26)分vs.(6.28±1.90)分,t=3.435,P=0.001]均低于无肇事肇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6.061,P=0.014)是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高社会支持水平(OR=0.873,P=0.018)是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和低社会支持的ATS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CBM、CNKI、PubMed、Medline等9个中英文数据库。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3 797例(暴力组1 353例,非暴力组2 444例)。性别、配偶、学历、既往暴力史、治疗依从性、幻觉、妄想、易激惹、居住地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43(1.06~1.93)、0.76(0.61~0.95)、1.37(1.07~1.75)、3.83(2.54~5.79)、0.32(0.26~0.39)、2.21(1.62~3.01)、2.90(2.08~4.03)、4.15(2.78~6.18)、1.75(1.20~2.54)。亚组分析提示三大经济圈组和非三大经济圈组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因素与暴力行为的关联可能受经济影响,应对不同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神卫生管理措施,预防其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