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谢晶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谢晶日认为"余热稽留"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脾虚湿盛是余热稽留的基础、虚实夹杂是余热稽留的条件、余热成痈是余热稽留的变证、血瘀为余热稽留清除的障碍,在治疗中运用健脾利湿、标本互用、化邪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或相参运用。最后列举典型案例,以佐证谢晶日运用"余热稽留"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肠愈宁低剂量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灌肠法诱导UC大鼠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并进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IL-1β、TNF-α、IL-4的变化。结果:注入5% TNBS 50 mg/kg+50%乙醇0.25 mL连续1周可成功导致大鼠患上溃疡性结肠炎(UC),肠愈宁颗粒可对抗5% TNBS 50 mg/kg+50%乙醇所致的大鼠UC,与模型组比较,加入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降低,IL-1β、TNF-α表达下调,IL-4表达上调。结论:肠愈宁颗粒抵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目前在女性群体发病的恶性肿瘤中排首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趋于年轻化。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女性患者对生活质量以及美容的追求,而随着近年来乳腺癌腔镜技术日趋成熟,其切口小,创伤少,美观度高,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对于病患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极其重要。腔镜乳腺癌外科治疗有着巨大的前景,值得外科医师学习和推广。该文就腔镜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胸腔外科教学存在课堂教学课时分配有限、病种较多而课堂教学难以全面覆盖、实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教材"更新难以同步等诸多问题。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腔外科将微课教学逐渐应用于胸外科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当中,如本科生辅助课堂教学及临床技能培训、基层及进修医生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外伤性踝管内动静脉内瘘误诊为假性动脉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6岁。主因外伤后左内踝部肿物伴不适0.5a入院。缘于0.5a前,患者被木刺刺伤左内踝,当即疼痛出血,自行拔出木刺,出血较多,在当地诊所消毒加压包扎伤口,日服抗生素。10d后伤口愈合。但自觉内踝有一肿物,未经诊治。0.5a来肿物无明显减小。左足憋胀不适,足背麻木,为诊治而来我院。查体:神清,心,肺,腹未见异常。左内踝有一约0.5cm×0.5cm×0.3cm大小肿物,质软,可触及震颤,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不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锁乳突肌下端切除术治疗肌性斜颈(musculartorticollis,MT)的疗效。方法1992年以来应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MT126例,经6个月~8年随访60例。年龄2~17例,平均8.5岁。从功能和美容两方面进行了术前和术后评估。结果优良率达90%,其中2~7岁组优良率达100%。结论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MT仍是简单、方便、并发症少、疗效高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7.
肢体延长中张应力对肌间结缔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肌肉挛缩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变与肌间结缔组织变化的关系。探讨肢体延长中张应力对肌间结缔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胫骨延长模型,延长速度为1和2mm/d,每12h一个增量,延长率为胫骨长度的10%和2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染色,测量肌束膜厚度、观察肌束膜Ⅰ、Ⅲ型胶原,并以图像分析系统分析二含量的比例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结果 在偏光显微镜下正常肌束膜主要由Ⅰ型胶原构成,肢体延长后,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而延长速率1mm/d的肌束膜胶原构成最接近正常;1mm/d 10%延长率厚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1mm/d 20%延长率肌束膜厚度增加(0.01<P<0.05);2mm/d肌束膜厚度变薄(P<0.01)。结论 1mm/d的延长速度的方案下肌束膜胶原构成及厚度与正常最为接近,2mm/d的速度可致构成和结构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应力对深筋膜Ⅰ、Ⅲ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张应力对深筋膜Ⅰ、Ⅲ型胶原分布及构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延长模型,延长速度为1mm/d和2mm/d,每12h一个增量,延长率为胫骨长度的10%和2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深筋膜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以图象分析系统分析Ⅰ、Ⅲ型胶原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 正常深筋膜主要由Ⅰ型胶原构成。肢体延长后,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而1mm/d,延长率20%的筋膜胶原构成最接近正常。结论 深筋膜在张和的作用下其Ⅰ、Ⅲ型胶原的分布及构成发生了变化,1mm/d的延长速度,20%的延长率的方案下深筋膜胶原构成与正常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张应力对深筋膜Ⅰ、Ⅲ型胶原分布及构成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延长模型,延长速度为1mm/d和2mm/d,每12h一个增量,延长率为胫骨长度的10%和20%。以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深筋膜Ⅰ、Ⅲ型胶原的变化,以图象分析系统分析I、III型胶原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正常深筋膜主要由I型胶原构成。肢体延长后,III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而1mm/d,延长率20%的筋膜胶原构成最接近正常。结论深筋膜在张应力的作用下其Ⅰ、Ⅲ型胶原的分布及构成发生了变化,1mm/d的延长速度,20%的延长率的方案下深筋膜胶原构成与正常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腰痛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的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的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的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的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