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肠愈宁低剂量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灌肠法诱导UC大鼠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并进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IL-1β、TNF-α、IL-4的变化。结果:注入5% TNBS 50 mg/kg+50%乙醇0.25 mL连续1周可成功导致大鼠患上溃疡性结肠炎(UC),肠愈宁颗粒可对抗5% TNBS 50 mg/kg+50%乙醇所致的大鼠UC,与模型组比较,加入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降低,IL-1β、TNF-α表达下调,IL-4表达上调。结论:肠愈宁颗粒抵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笔者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和心室颤动(VF)的影响,探讨卡维地洛抗VF的新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成11组对照组12只;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每药分0.1、1.0和10.0μmol/L3个浓度组,共9组每组8只卡维地洛助溶剂对照组6只.按经典的Langendorff方法进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观察各组心肌NE释放量及VF的变化.结果NE释放量与再灌注VF持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P<0.001).卡维地洛1.0和10.0μmol/L组减少NE释放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相同剂量的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组(P<0.05);卡维地洛3组间两两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卡维地洛1.0和10.0μm0l/L组降低VF发生率和缩短VF持续时间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在10.0μmol/L组减少NE释放和VF发生率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脏释放出大量的NE,是触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三药均能减少NE释放量和VF发生率,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作用更明显.抑制NE释放可能是其抗再灌注VF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益气养阴清热法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法为基本治法配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黄芪、太子参、白术、生地、黄精、天门冬、麦门冬、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小蓟、蒲公英、甘草组方。配合 DA、HA、IA等联合化疗方案。部分 M3 患者应用维甲酸、亚砷酸治疗。部分患者静脉滴注榄香稀乳、参脉、丹参等辅助治疗。结果 :1 5 6例完全缓解 1 1 3例 ,完全缓解率 72 .4% ;部分缓解 2 0例 ,部分缓解率 1 2 .8% ;总缓解率 85 .3% ;3年生存率 37.2 % ,5年生存率 2 2 .1 %。 32例老年患者完全缓解率 43.8% ,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 ( P<0 .0 1 )。应用维甲酸治疗的 1 8例 M3 完全缓解 1 5例 ,完全缓解率 83.3%。亚砷酸治疗 3例完全缓解 2例。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法作为中医的基本治法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符合临床实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 ,患者易于接受 ,有比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中提示老年患者治疗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过氢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霞 《内科》2007,2(1):105-10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PPARγ在脂质胆固醇代谢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PARγ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愈宁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粘膜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急性期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研究其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粘膜内TNF-α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5组。给药4周后进行炎症活动指数(DAI)、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损伤评分,再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经肠愈宁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内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提示其结肠炎症明显减轻,与柳氮磺胺吡啶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愈宁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数据及其数制,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教材都有篇幅论述;各种相关考试都占有一定的分值。但教材中讲述的数制转换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繁琐,易出错,不便于快速转换,现就各数制间数据转换的简便方法分述如下(小数部分应用可参考执行)。1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1.1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1.1.1简便方法将二进制数各位依次从最低位到最高位按十进制数1、2、4、8……的规律排列;若某二进制位为“1”,则选取对应的十进制数,否则不予选取;最后将所选的数据进行十进制的加法运算,所得即为该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1…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我国1991年的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达118%,较1979年的7.73%增加了约30%.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发病因素。然而,大规模人群防治研究显示,降低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水平,可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减少其死亡率。回顾高血压治疗的发展史,高血压的治疗随着对高血压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很长时间内降压被视为禁忌,1927年Brown大胆地提出高血压病人如不予降压,则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新观点,并主张应积极采取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动脉血管超微结构重塑随时间变化的差异,为微重力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机制研究积累资料。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30°尾部悬吊7d(TS7组)、14d(TS14组)及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肺动脉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TS7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出现绒毛状突起,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内皮下基膜有分层,内弹力板较厚,且厚度不均匀,内弹力板下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TS14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变性较明显,部分内皮细胞基质致密化,基膜复层化,内弹力板有破碎,弹力纤维增多。TS7组肺动脉部分内皮细胞突起,细胞内出现脂滴,内皮细胞基膜出现分层状改变,弹力板变薄、断裂,其下方可见收缩型平滑肌及合成型平滑肌细胞;TS14组肺动脉内皮细胞空泡变性较明显,内弹力板未见明显改变,弹力板内外均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弹力板下方以收缩型平滑肌为主。结论TS7组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出现损伤和增殖并存,以肺动脉较明显;TS14组肺动脉趋于形成新的稳定结构,而胸主动脉新稳定结构还未形成。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血管发生了结构重塑,大小循环血管重塑的时间过程不同归因于模拟微重力初期由下体转移而来的体液进入大小循环高峰期的时间差。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消化系统疾病,已经逐渐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此疾病时不断发挥其优势,得到较好的临床反馈,有望突破治疗瓶颈。中医诊治疾病的两大特征就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其中“辨”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过程,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灵魂。“五辨”,即包括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将“五辨”诊断思维灵活运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中,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内在机制的掌握、发展趋势的判断、特定阶段病理状态的识别、变化规律的把握和矛盾主次的剖析,进而在传统诊治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思路,最终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