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2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研究影响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接受介入治疗的高位MOJ患者208例,选择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梗阻类型、术前感染、介入治疗方式、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白蛋白(ALB)水平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等是影响高位MOJ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进行治疗是影响介入治疗高位MOJ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患者前循环低灌注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由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症状性ICAD患者,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次数将其分为初发组(n=92)和复发组(n=38),基于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Tmax)阈值Tmax>4 s及Tmax>6 s定量低灌注体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分水岭梗死发生率、Tmax> 6 s及Tmax> 4 s的低灌注体积,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血管狭窄率更高(P=0.003)、分水岭梗死发生比例更高(P=0.037)、Tmax>6 s及Tmax>4 s 的低灌注体积更高(P值均<0.001),其中Tmax>4 s的低灌注体积是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0,低灌注体积每增加10 mL,95% CI:1.051~1.194,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 CI:0.672~0.839),灵敏度76.3%,特异度63.0%。结论:基于时间阈值Tmax>4 s量化的低灌注体积,是前循环症状性ICAD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警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有效影像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146例超时间窗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警模型对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32.9%)出现颅内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P < 0.001)、支架取栓次数更多(P=0.049)、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更低(P < 0.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NIHSS评分(P=0.001)和低ASPECT评分(P < 0.001)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颅内出血风险值=-0.535+0.130×NIHSS评分-0.597×ASPECT评分。模型预测取栓后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854和0.837。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ASPECT评分是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可为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的临床观察和出血转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近年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合并大血管闭塞AIS的标准治疗方法。对取出的颅内血栓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既能深入认识血栓的组成,明确AIS的病因,还能根据不同患者的血栓特性选择优化的治疗手段,以及根据血栓成分的差异指导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因此,文章将对近年来AIS颅内血栓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鼻咽癌放疗前后的MRI图像,观察放疗后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基于轴位T2W压脂图像,逐层手动勾画各唾液腺边界,以面积求和法获得各腺体体积,计算放疗后首次随访(3个月)、1年及2年的唾液腺萎缩率。采用配对t检验对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进行比较。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随时间变化(3个月、1年、2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1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及健侧腮腺萎缩率均明显大于颌下腺(P均0.05)。2放疗后3个月、1年及2年患、健侧腮腺萎缩率均逐渐减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健侧颌下腺萎缩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腮腺体积下降较颌下腺更加明显,患、健侧唾液腺体积变化无明显差异;长期随访显示腮腺体积呈恢复趋势,而颌下腺体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8.
程虹  刘圣  施海彬  万琪  葛颂  张廉  张磊  龚洁  王兴霞 《江苏医药》2013,39(1):99-100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7年-2011年共收治CVST伴发颅内出血10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2周后随访,死亡1例,完全恢复8例,遗留癫痫后遗症1例.结论 静脉窦内的局部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预后与治疗开始的时机有关,治疗越早,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犬不同栓塞程度急性肺栓塞(APE)模型,评价血流动力学与右心室功能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用犬9只,经股静脉注入条状自体新鲜血栓,通过控制血栓栓塞量,建立低危肺栓塞组(G1)、轻度次大面积肺栓塞组(G2)和重度次大面积肺栓塞组(G3)动物模型:评价栓塞后120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CT成像及心脏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栓塞后120 min,所有实验动物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较基线水平显著升高,并随栓塞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G1:18.0±3.6比28.7±3.5,P0.05;G2:12.3±3.1比36.0±2.0,P0.05;G3:15.3±4.0比45.3±2.5,P0.05)。肺动脉/主动脉直径(PA/AA)较基线水平均显著升高,且PA/AA值对早期肺动脉压上升表现的较为敏感。心脏超声与CT成像均显示右心室/左心室横径(RV/LV)比值随栓塞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对低危肺栓塞组超声测量数据未见显著差异。虽然在3个实验组均观察到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数值降低,但仅G3组的改变具有显著性(57.1±1.9%比41.6±0.9%,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犬不同栓塞程度APE模型,其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功能指标指标的相关性可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