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罕见部位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病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后正中入路病变切除术,见囊肿有明显边界,内含清亮液体,局部与脊髓及神经根黏连明显。结果术中完整切除囊壁。病理免疫组化:CK及CK7(+),CK20、TTF1和S-100(-),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病人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随访4个月,腰背痛完全缓解:一结论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颈部和上胸段椎管的脊髓腹侧,位于其他部位罕见。囊肿本身位于脊髓外,且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较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外科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因及早期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60岁以上早期应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22例开颅手术患者中,Hunt-Hess 1-3级17例,l6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Hunt-Hess 4-5级5例,3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45例栓塞治疗患者中,Hunt-Hess 1-3级33例,31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Hunt-Hess 4-5级12例,9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Hunt-Hess 1-3级患者,预后良好,应早期积极行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开颅手术与栓塞治疗在GOS无统计学差异,但栓塞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少,在治疗老年患者中应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4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和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43例不同损伤类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经CT扫描、腰穿检查确定的脑挫裂伤40例的临床分析,脑挫裂伤发生部位以及脑挫裂伤与着力点的关系均与一般统计相符,但本组病例伤后昏迷时间在30分钟以内通常被认为是脑震荡表现的有80%,且有3例伤后无昏迷,故头部外伤病人,如未经腰穿检查,CT扫描,单凭昏迷时间有无长短有时难以作出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此外,意识障碍的深浅也与颅内压高低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隐匿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隐匿型脑动静脉畸形并清除血肿12例,并对神经导航用于隐匿型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后近期复查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其他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隐匿型脑动静脉畸形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实验性家兔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肢体肌力的变化和脊髓病理变化,神经微丝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家兔随机分为打击组和对照组共9组,打击能量分别为0、50gcf、75gcf、100gcf、125gcf、150gcf、175gcf、200gcf、250gcf。打击后第1天、第3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记录实验兔双后肢肌力并与第4周末取家兔脊髓固定,NF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观察,测量NF光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受到外伤打击后,损伤越重,兔肌力Tarlov评分越低,脊髓的病理变化越显著,皮质脊髓侧束NF光密度越少。结论在脊髓损伤中可以通过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和NF数量多少作为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 结果 18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实质内,以头痛、癫痫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病灶;6例位于脑外中颅窝底区,其中全切除病灶5例,病灶活检1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