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异体骨植骨联合跟骨锁定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于跟骨体部残留的缺损处进行植骨,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和异体骨组。其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22~52(34.46±7.33)岁;Sanders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9例。异体骨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24~55(36.40±7.93)岁;SandersⅡ型6例,Ⅲ型7例,Ⅳ型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B觟hler角变化情况,并采用Maryland评分对术后12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各自B觟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骨组术后5例出现伤口并发症,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组2例发生切口边缘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05)。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效果良好,与异体骨相比,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应用于跟骨骨折效果相当,但无排斥反应,可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68例年龄在26岁~86岁经M1KI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经5个月~22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15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0%。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11±0.32)分,术后随访5个月时VAS评分平均(1.71±0.52)分。术后3天主观满意优良率88%,症状缓解率85%。结论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近期疗效优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颈椎病微创手术.适合非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3年3月~2001年3月,对各种手指损伤的病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处理,而应用中药浸泡治疗的指端损伤共176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93例,女83例。年龄16~68岁,平均30岁。就诊时间为1/2 h~3d,平均1h。受伤原因大多为割伤、挤压伤和绞伤。根据指端损伤的类型和甲床、指骨损伤程度将手指损伤分为4个区域,第一区的损伤即远节指端的损伤,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外科皮瓣修复踝跟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原因导致踝跟部的组织缺 损情况,分别采用足背皮瓣、小腿内侧逆行皮瓣、跖底内侧皮瓣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28例,并从踝跟部负重、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评价其效果.结果 临床应用2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8个月,三种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能够满足踝跟部的负重与行走,无溃疡发生.结论 应用外科皮瓣能较好的修复踝跟部软组织缺损,小腿内侧逆行皮瓣的满意度较高,在手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议首选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 方法 4例严重创伤或手术切除后形成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术,2例患者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创面,术中根据患者损伤的创面大小,切取大小适宜的腹直肌皮瓣修复缺损处,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本组切取皮瓣大小为13 cm×26cm~8 cm×16 cm. 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22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腹直肌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严重创伤造成的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犬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提取。分离和体外扩增的最佳条件,研究其在体外培养中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样细胞的可能。【方法】 从幼年犬骨髓中分离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扩增,观察其生长特性,体外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对第3代传代细胞诱导分化,并通过细胞的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分化细胞的类型。【结果】 原代培养时形成由基质干细胞组成的细胞集落融合周期约6 ~ 9 d左右。第3代传代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1)诱导后,传代细胞在形态上呈软骨样改变;甲苯氨蓝异染性。阿新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论】 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和持续扩增,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1)作用下可被诱导分化为软骨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的解剖与临床特点。方法2001-2006年期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术前行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均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及畸形血管烧灼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5例硬膜前方畸形血管,2例椎管内大量陈旧积血。术后症状消失或逐渐减轻,随访4年均无复发。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2例,无可及差。结论MRI、脊髓造影、手术探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畸形的主要诊断方法,充分认识其解剖与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固定同时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对42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单纯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融合组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与Gissane’s角进行测量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4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1),两组手术方式对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1年、2年、4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单纯内固定组优良率依次为61.9%、66.6%、71.4%、76.2%,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依次为66.6%、71.4%、76.2%、76.2%,两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单纯内固定组比固定融合组少(P值〈0.01)。两组分别有2例、3例部分切口边缘表皮坏死,其中1例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愈合,余4例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两组共有7例取骨区疼痛,2~6个月后消失。结论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Ⅰ期作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并未能提高远期疗效,其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尽可能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抢救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青霉素;观察组静脉注射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比较治疗前后休息痛、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指标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ERS、CRP和R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值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下肢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下肢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6例。结果 6例全部成功,随访6个月~1年半,下肢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供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游离腹直肌皮瓣是修复下肢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