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例孕妇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例孕妇贫血的临床分析汪及元,赵俊九,张树忠,高成日,崔顺玉,甄迪昕,魏兆武对199例孕妇贫血情况进行分析(设8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现摘要报告如下。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Hb<100g/L,铁蛋白<12μg/L,如铁蛋白<12μg/L而Hb>1...  相似文献   
2.
抗多囊蛋白1氨基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多囊蛋白 1胞外区氨基端的单克隆抗体 (mAb)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肾组织总RNA为模板 ,用RT PCR扩增多囊蛋白 1胞外区氨基端的编码基因PKD1cDNA。将该基因克隆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QE3 0中 ,转染大肠杆菌M15。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多囊蛋白 1胞外区氨基端的组氨酸融合蛋白 (PC1 e2 )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 / 0进行细胞融合 ,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 ,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化。mAb的特异性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 :克隆到两个编码多囊蛋白 1氨基端的cDNA片段 (50 2bp和 471bp)。构建的表达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 ,为所需要的质粒。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 (Mr)分别为 1980 0和 1890 0的融合蛋白 ,经Westernblot鉴定 ,均为多囊蛋白 1的融合蛋白。用Mr 为 1890 0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得到杂交瘤细胞株 7B1。Westernblot分析表明 ,该细胞株分泌的mAb能特异地与多囊蛋白 1氨基端结合。结论 :本实验表达了PKD1多拷贝区所编码的PC1 e2 ,成功地制备了抗多囊蛋白 1胞外区N端的mAb。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适合筛查汉族人多囊肾病1型致病基因(PKD1)突变的检测体系。方法 利用设计的82对引物[8对针对PKD15′端多拷贝区的长链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和57对巢式PCR引物,17对针对3′端单拷贝区PCR引物]分别对PKD1的46个外显子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筛检出异常条带后,再经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利用建立的PCR-SSCP检测体系对汉族人2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家系进行PKDA1突变检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 用82对PCR引物,可成功扩增PKD1各个外显子区域,并经测序证实为PKD1目的片段。将建立的SSCP-PCR基因突变检测体系,分别从2个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检测出PKD1基因Del 3 bp(G49761-G49763)和C47629T2个突变,其可分别导致编码产物第3827位缺失谷氨酸(Glu3827)和第3555位丝氨酸,而产生由苯丙氨酸(S3555F)替代的改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SSCP检测体系,可完成PKD1各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扩增,并成功检测出汉族人2个ADPKD家系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为PKD1基因突变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宝贵资料,而且为下一步汉族人多囊肾病的大规模基因突变筛查和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白细囊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进行多态性检测,取异常条带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判别PKD2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位点及类型。结果:从50名健康人中成功检测出2种多态性。第1种为PKD2外显子7的1716位碱基由鸟嘌呤置换为腺嘌呤,编码氨基酸仍为赣氨酸。第2种为PKD2外显子1的第420位碱基由鸟嘌呤置换为腺嘌呤,编码氨基酸仍为甘氨酸。结论:建立了PCR-SSCP直接检测我国汉族人PKD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并成功检测出2种PKD2基因多态性,为开展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多囊肾病患者肾脏体积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肾脏体积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预后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方法:确诊的ADPKD患者65例,平均病程7.8年。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40名。采用B超,由专人测量患者双侧肾脏的长、宽、厚三径,计算肾脏体积。同时测血清肌酐,记录体重、血压,肉眼血尿以及腹部症状等。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GFR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减低、肾衰竭5组。另按两侧肾脏长径均值>150mm分组。观察各组肾脏体积和临床症状,肾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肾脏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分别为(625576±48076)和(117496±1475)mm3,P<0.001]。患者各组肾脏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均<0.01)。ADPKD其他各组肾脏体积与GFR正常组相比,除GFR轻度减低组外均显著增加(P<0.05)。ADPKD肾功能明显损害病例大多出现在肾脏长径均值>150mm组。ADPKD肾脏体积大小与GFR呈负相关(r=-0.51,P<0.01)。随着肾脏体积增大,腹部压迫、疼痛及肉眼血尿等并发症明显增加。高血压与肾脏体积无相关关系(r=-0.01,P>0.05)。结论:ADPKD患者的肾脏体积越大肾功能预后越差,并发症明显增加。肾脏体积大小和增长率是疾病进展的指标。定期B超随访观察,有助早期综合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激光功率卤化银CO2 激光光纤对家兔的皮肤、骨骼损伤程度和病理演变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脉冲CO2 激光器 ,波长 10 6 μm ,输出功率 0 5~ 2 5W ,连续可调 ,脉冲功率≥ 5 0W ,重复频率 1kHz(0 0 2~ 0 5s五档 )。卤化银光纤 (AgCl)直径 9mm。在 3只家兔背脊两侧去毛 ,在距兔皮肤和骨骼 0 7cm处 ,分别用卤化银CO2 激光光纤辐射 5s,功率分别为 3、6、9、12W ,共辐射皮肤 2 4个烧孔 ,骨骼 16个烧孔。分别于照射后即刻、7天、14天处死 ,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溶液 (骨骼须脱钙 )固定 ,石蜡包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急诊医学科(ED)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特点,为脓毒症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 110例脓毒症住院患者,根据是否经ED诊断住院,将其分为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组(1 274例)和非ED诊断脓毒症住院组(8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2017至2020年每月脓毒症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数波动在3.6‰~19.0‰,主要集中于1至3月份,尤其是2月份达到最高。脓毒症住院患者多集中于年龄≥ 70岁、男性、首次住院、住院中位时间15(9,25)d、住院中位费用4.7(2.5,10.1)万元、城职医保,病死率为25.5%(538/2 110)。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随住院次数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死亡患者多集中于住院时间≤ 7 d和≥ 61 d、年龄≥ 70岁以及住院费用≥ 3~< 6万元;年龄、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是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年龄≥ 70岁死亡风险高于18~39岁者,住院次数≥ 3次的死亡风险高于<3次患者,住院时间为14 d内的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时间段(P均< 0.05)。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低龄、女性是脓毒症住院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住院次数≥ 3次是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是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从社会学特征、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和医疗消费角度提高对脓毒症早期救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转基因小鼠的月龄、性别和遗传背景与其血清和肝组织中HBsAg表达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清ELISA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与小鼠的月龄、性别、遗传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转基因小鼠在出生后1~3个月时,血清中HBsAg的表达较低或甚至不表达,8个月龄左右时最高,此后逐渐降低,但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能真实反映转基因小鼠中HBsAg的表达.雄性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量高于雌性小鼠(P<0.05).转基因小鼠与C57BL/6品系、DAB品系和129s品系正常小鼠交配后的子代,其血清和肝组织中HBsAg表达量均未发生变化.血清阳性的小鼠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为94.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257,P<0.01).结论: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HBsAg的表达具有发育调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液对肾小管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初步探讨ADPKD囊肿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DPKD囊肿液处理MDCK和LLC-PK1两株肾小管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0%,20%,40%,60%,V/V)ADPKD囊肿液作用24h能明显促进上述两株肾小管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明显影响细胞周期,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2)高浓度(40%,60%)ADPKD囊肿液作用48h对MDCK细胞仍有上述作用,但对LLC-PK1细胞则无类似作用。(3)不同浓度ADPKD囊肿液均不诱导上述两株细胞凋亡。结论:ADPKD囊肿液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肾小管细胞增殖,并在24h达作用高峰,但并不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囊肿液通过激活G1期细胞,使细胞未从G1期脱出细胞周期而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