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急性脑梗死一致公认的治疗方法有2种:卒中单元,即综合处理;溶栓疗法.溶栓疗法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2种.颅内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已有报道[1~3] .本文就脑血管溶栓后同时直视下动脉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成功抢救1例年轻急性脑梗死的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 m/s, CIDP患者为(31.52±12.46)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 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2=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 ms, CIDP组为(42.20±12.73) ms...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主因"言语不清、行走不稳4 d"于2014年1月10日入院。患者4 d前无诱因突发言语不清、构音障碍,自觉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无法站立,有双手麻木感,伴有头晕,无视物旋转感,无恶心、呕吐,伴有饮水呛咳,轻度吞咽困难,咽喉部有异物感,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双下肢无力症状加重,呛咳明显,就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RPS3a水平的变化,探讨RPS3a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菌素D(Act D)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RPS3a水平的变化,结果:HL-60细胞在诱发凋亡1小时后,RPS3a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之后迅速降低,在诱导2h时其水平已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并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细胞凋亡的晚期,即诱导6h时,RPS3a已降至不可检测的水平,结论:RPRS3a水平出现的一过性增高随后迅速降低,这可能是发挥其核糖体外的功能,作为信号诱导细胞凋亡;在细胞凋亡的早期RPRS3a的不可逆性降致使核糖体的完整性丧失,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50例发病1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hG-CSF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rhG—CSF治疗组为25例,给予rhG—CSF皮下注射2μg/kg,连续使用5d。对照组25例,按同样方式给予安慰剂。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第10天、第2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后,rhG-CSF治疗组第20天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4,P<0.01)、第2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7,P<0.01)。结论 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在短时间内观察有效,未见不良反应。其在适应证、治疗剂量及用药时限等方面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震颤分析在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早期识别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对象为年龄>45岁、病程小于3年、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单侧肢体震颤患者,记录流行病学资料、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评分、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等。对所有患者进行震颤分析和中脑超声检查,按照震颤分析是否符合典型帕金森病的表现将患者分为三组:单侧震颤,震颤分析符合典型帕金森病表现,对侧无特异性表现(25例);单侧震颤,震颤分析双侧均符合典型帕金森病表现(15例);单侧震颤,震颤分析不符合典型帕金森病表现(30 例)。每半年或一年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访,直到患者确定诊断。结果 三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oehn-Yahr(H-Y)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评分的平均值三组分别为18.23、18.79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的平均值三组分别为15.81、17.07和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三组分别为48.0%、60.0%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经过3年的随访,本组70例患者中有35例(50%)符合2015年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19例(27.1%)为特发性震颤,7例(10%)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在进行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方面,震颤分析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68.6%,中脑超声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62.9%,两种检查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0.568)和差异性(P=0.031)。结论 震颤分析可以较为敏感和优越地识别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但同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中脑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抑郁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55例确诊的MS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了解其抑郁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S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0.0%,明显高于健康人(x2=9.835,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DSS)与抑郁相关(P=0.007,OR=2.060,95%CI:1.162~3.764);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是否有脑部病灶等因素与抑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S患者抑郁发生率很高,其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关.MS患者的抑郁情况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S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6例(NS组),并按照1∶2比例收集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32例不伴N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无NS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脑梗死病因分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间的差异。结果 (1)NS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无N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6比15/26,P0.01);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S组与无NS组的多发或单发病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S组以多发病灶非单一供血区为主(8/16),无NS组以单发病灶为主(25/32)。(3)NS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无NS组[(4.4±1.3)g/L比(3.4±1.1)g/L],而血白蛋白水平低于无NS组[(26±5)g/L比(39±4)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S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多发性病灶及非单一供血区病灶更常见,其发生脑梗死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一般的脑梗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相关的疼痛问题。方法收集57例NMOSD患者和51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疼痛程度及部位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疼痛发生情况、严重程度、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 NMOSD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MS组患者(63.16%vs.35.29%,χ2=8.359,P=0.004)。NMOSD组患者痛性痉挛发生率与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6%vs.11.76%,χ2=2.921,P=0.087)。NMOSD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0~8分,以中度疼痛为主[20例(55.56%)],MS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0~7分,以轻度疼痛为主[11例(61.11%)],但两组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1%vs.61.11%,63.89%vs.38.89%,χ2=3.038,P=0.081)。NMOSD组[16例/36例(44.44%)]及MS组[6例/18例(33.33%)]患者的疼痛部位均以躯干部位最常见。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MOSD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NMO-IgG及ED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疼痛在NMOSD患者中十分常见,其疼痛应受到重视,并应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在PubMed,Elseiver,Ovid和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VEMAN 4.3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各研究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结果之间无异质性.未见明显发表偏倚.4个研究合并后,AA/(AC+CC)基因型的OR=0.41,95%,CI为0.28~0.58,Z=4.88,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A/C的OR=0.43,95%,CI为0.30~0.60,Z=4.77,P<0.00001.汉族人群3个研究合并后,AA/(AC+CC)基因型的OR=0.35,95%,CI为0.22~0.57,Z=4.28,P<0.00001;等位基因频数A/C的OR=0.49,95%,CI为0.32~0.75,Z=3.29,P=0.001.中国汉族和壮族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E-选择素基因S128R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中国人群脑梗死的低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