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三种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环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勇  黄忠京  温露  万乔  刘凡  佘志刚  林永成  周世宁 《中药材》2007,30(12):1526-1529
从三种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l-7),4557,ZZF65中分到九个环肽类的次级代谢产物,分别是viscumamide(1),cyclo(Pro-Iso)(2),cyclo(Phe-Gly)(3),cyclo(Phe-Ana)(4),cyclo(Gly-Pro)(5),cyclo(Gly-Leu)(6),cyclo(Trp-Ana)(7),neoechinulin A(8),cyclo(Pro-Thr)(9)。其中化合物1,7,8,9是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南海马尾藻(Sargassumsp.)内生真菌No.ZZF36中分离得到4个甾醇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菜子甾醇(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红海杆菌属(Rhodomari-nobacter)海洋细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Blue-Ⅰ是否抑制胃腺癌细胞生长。方法用MTT法测得Blue-Ⅰ对人胃腺癌细胞MCG803的IC50;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MCG803细胞是否发生DNA损伤;用Hoeche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CG80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Blue-Ⅰ抑制MCG803细胞的生长,IC50为(4.6±1.1)mg·L-1;Blue-Ⅰ引起MCG803细胞基因组的降解,2.5,5和10mg·L-1Blue-Ⅰ处理后MCG803细胞彗星实验的拖尾率由对照组(4.2±1.2)%上升到(23.2±4.9)%,(51.4±6.9)%和(68.7±6.5)%,拖尾细胞的平均尾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用Hoechest33258染色,观察到Blue-Ⅰ引起MCG803细胞核呈典型的凋亡形态;经流式细胞仪分析,2.5,5和10mg·L-1的Blue-Ⅰ处理24h,凋亡细胞率分别由对照组的(3.5±0.6)%上升为(11.4±3.5)%,(32.4±4.9)%和(50.7±6.6)%。Blue-Ⅰ还能导致MCG803周期细胞比例发生改变。结论Blue-Ⅰ具有抑制胃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一株新海洋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色素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一株产灵菌红素海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色素的性质、方法 描述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拮抗性。结果 该菌次级代谢产物灵菌红素,随着pH的变化色素颜色会随之变化,在pH3.0左右稳定性最好;且在该pH值条件下,紫外线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 色素的热稳定性高;部分金属离子对该色素影响较小;作为天然色素及药物资源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室内气传微生物粒子浓度及粒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央空调室内气传微生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特点,以借于评价气传微生物的风险及为气传微生物采样与净化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应用粒子计数器和Andersen6级微生物采样器比较了室内外总气传粒子及微生物粒子的浓度与粒度分布,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粒子数量的相对比例。室外的粒子总数高于室内,但室内小粒度粒子数相对浓度高于室外。室内活微生物粒子数低于室外,但细菌粒子数高于室外。粒度小于3.3μm的可吸入细菌粒子数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筛选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红树林内生真菌。方法从红树林植物桐花树、海漆、秋茄、木榄、白骨壤、银叶树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检测,通过滤纸片法来检测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共有35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细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58.3%,其中以不产孢类、青霉属、曲霉属、镰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51.4%、8.6%、8.6%、8.6%;共有49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占待侧菌株总数的81.7%,其中以不产孢类和盘长孢属为主,分别占活性菌株总数的44.9%、17.1%。结论红树林内生真菌是抗菌活性物质的一个潜在的、丰富的资源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