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危重病人通常认为胃肠功能处于休眠状态,忽略了胃肠功能在病人整体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Ravin等首先提出胃肠道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前无明确感染灶的病人发生脓毒症的潜在致病源.  相似文献   
2.
颈心综合征3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中银  刘瑞林  陈峰 《新医学》2006,37(6):397-399
对35例曾经误诊的颈心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4例,急性心肌炎11例;误诊时间7日~3.5年,中位时间9个月.颈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它心脏疾病混淆,尤其是非典型病例更易造成漏诊误治,临床医师应加强对颈心综合征的认识,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浅静脉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及效果。方法:把全组185例249侧肢体常规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腿段曲张大隐静脉剥脱至膝关节处,膝以下的曲张静脉以电凝术予以闭塞。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全组病例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治愈;原曲张静脉全部消失。临床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针孔瘢痕全部消失,不留痕迹。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瞬间电凝高温对曲张静脉内膜及外壁烧伤促使其闭合,从而治愈下肢静脉曲张。结论: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加大腿段剥脱加经皮浅静脉电凝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方法。微创,美观,恢复快,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置入自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所致进食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对41例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患行食管内支架治疗,透视下用胃管引导导丝通过狭窄部位,再沿导丝插入支架置入器,定位准确后推放。结果:置入操作顺利35例(15min内),6例在20-40min内完成,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常见反应为胸骨后胀痛,一般可耐受。术后所有患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一般状态好转。结论:支架是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所致进食功能障碍康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可能代替空肠造瘘术、胃转流术,成为主要的姑息性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关注肠屏障功能的研究,肠道作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始动器官[1]已被许多学者接受.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愈加重视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新喋呤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胰腺炎患者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重症组,测定发病当天及第4天、第8天、第14天患者血清新喋呤含量,记录APACHE Ⅱ评分,分析新喋呤水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关系。结果: 重症胰腺炎发病第8天和第14天新喋呤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1和P<0.001),其值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组发病第8天和第14天新喋呤水平亦均高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存活组(P<0.05和P<0.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动态检测新喋呤水平可能有助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和ANP组(n=40)。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作ANP模型。观察大鼠胰腺和回肠的病理变化,动态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水平及肠系膜淋巴结和门静脉血细菌移位率。结果: 模型制作后2h血清IFABP明显升高,6h达到峰值(P<0.01),24h后降低。早期内毒素水平有明显升高,48h达到峰值(P<0.01)。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在ANP24h后明显升高,48h达到6/8只(P=0.013),门静脉血细菌移位48h达到3/8只(P=0.216)。结论: AN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IFABP可能是AN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分析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颗粒,探讨其与良、恶性细胞间的内在关系。方法:用AgNOR染色技术对231例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内的AgNOR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结果:AgNOR均数与良、恶性细胞高度相关,其形态与良、恶性细胞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AgNOR定量分析,对良、恶性细胞的鉴别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形态对恶性细胞的分型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