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赋予介入器械的材料表面润滑性、抗菌性、抗凝血性及抗组织增生等性能的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的现状,讨论这些技术的一些应用的实例,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技术在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材料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 (PEG) ,从表面能与界面自由能的角度分析了血浆蛋白 (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 )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关系 ,结果表明接枝了 PEG长链分子的 PET材料具有优先吸附白蛋白的性质 ,其中接枝 PEG6 0 0 0的 PET优先吸附倾向最明显。预接触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 PET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 :吸附白蛋白的表面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而吸附了纤维蛋白原的材料表面具有降低血液相容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探索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与吸附白蛋白、肝素的新型血管支架材料氧化钛(Titanium Oxide,Ti-O)的血液相容性。(1)研制Ti-O,切割成薄膜;(2)Ti-O薄膜涂层白蛋白和肝素;(3)血小板(platelet,PL)吸附试验;(4)酶联免疫试验测FIG吸附量;(5)动物犬股动脉内植入涂层的Ti-O薄膜与对照试片Ti-O和不锈钢(Stainless steel,SS)薄膜。结果发现:Ti-O完全具有固定白蛋白和肝素的结构与性能,比未涂层的Ti-O能更一步减少PL和FIG的吸附,实验动物体内薄膜6个月后取出扫描电镜观察黏附的PL少,形态无改变,血管内无血栓,优于未涂层的Ti-O,更明显优于SS。Ti-O为N型半导体,不易接受FIG的电荷,并且与血细胞有相似的界面张力,决定生物材料Ti-O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Ti-O对白蛋白、肝素有极好的亲和力是因以化学键相结合,在血中进一步减少FIG和PL被涂层的Ti-O吸附。实验证明涂层的Ti-O有持久和稳定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4.
TiO2-x薄膜与热解碳血液相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血小板粘附试验证实了TiO2 x薄膜具有优于热解碳的血液相容性 ;并通过对材料表面 (界面 )能参数与血浆蛋白吸附关系的分析 ,阐述了两种材料表面蛋白质的不同吸附行为是导致其血液相容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面改性后的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氧化钛(Ti-O)试样薄膜与目前的心脏瓣膜材料热解碳(LTIC)薄膜成对置入动物犬体内。1.腹主动脉内埋置60天。2.右心房内埋置17天,60天,100天。3.改性后Ti-O瓣膜支架与未改性瓣膜支架成对置入右心房内17天,60天,100天。结果:电镜扫描观察17天,60天Ti-O的薄膜及支架表面无血细胞粘附,100天Ti-O的薄膜支架仅有个别形态完整的血细胞,LTIC薄膜及未改性的瓣膜支架17天即可见到血球沉着,100天时血细胞和纤维状物大量粘附,支架被沉着物密布,血细胞变形有伪足,电 见血小板内有空泡,脱颗粒,微管扩张。结论:Ti-O有极好的血液相容性,有希望成为 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材料。  相似文献   
6.
医用Ta5+掺杂TiO2生物薄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射频控溅射技术合成Ta^5 掺杂的TiO2薄膜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薄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动态凝血时间测定法和血小板粘附试验研究了薄膜的血液相容性,同时对薄膜的硬度、耐磨性等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Ta^5 掺杂的TiO2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同时还具有较优的力学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血液对人工心瓣膜作用的基础理论。方法①比较新型心瓣膜材料氧化钛(Ti-o)与现今临床试用的热解碳(LITC)理化特性;②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③放射性I125检测Ti-o与LITC表面纤维蛋白原(FIG)的吸附量;④乳酸脱氢酶(LDH)检测PL的吸附量;⑤动物犬股动脉内埋置,6个月后扫描电镜(SEM)比较吸附PL的形态和吸附量。结果 Ti-o属N型半导体,界面能近似FIG。体内、外对FIG与PL的吸附量明显小于LITC。SEM见PL变形及被吸附的量均小于LITC。结论心瓣膜置入后第一反应是血浆蛋白优先于PL被吸附,吸附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瓣膜的结构与成分,带负电荷的FIG与瓣膜间若存在较大的界面张力,又具有电子强交流,将FIG失去立体构象的稳定,FIGγ肽链C端上的PL结合位点被暴露,PL与FIG联结便发生凝血,与PL活性有关的膜糖蛋白GPⅡb/Ⅲa也取于瓣膜粘附的蛋白。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PIII-D)在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细菌黏附实验的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后的表面对五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心(Staphy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绿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黏附均有明显的减少(P〈0.05)。计算细菌与材料之间的黏附自由能△Fadh表明:细菌对PET表面的黏附自由能为负值,而细菌对DLC表面的△Fadh〉0,因此细菌对DLC表面黏附过程难于发生,即使黏附也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术后植入人工材料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SA),、表皮葡萄球菌(SE),大肠杆菌(EC),绿脓杆菌(PA),白色念珠菌(CA)是常见致病菌。术中污染术后感染,上述病菌可黏附于材料表面成为感染源。本研究旨在对最常用替代材料涤纶作最新型全方位混合等离子体浸没注入,以观察经处理后的涤纶片抑制细菌黏附的效果。一、材料方法l.心脏血管生物材料:未处理涤纶(UD)处理涤纶(TD),将二种材料制成面积lcm2方型,依次用三氯甲烷,甲醇,丙酮超声波洗涤,蒸馏水冲洗消毒备用。涤纶片处理过程:用多功能全方位等离子体浸没及离子注入机(PⅢ)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最常用心脏血管替代材料涤纶片作最新发展的具有全方位表面改性特征的混合等离子体浸没注入,以观察经处理后的涤纶片抑制细菌粘附的效果.方法:用多功能全方位等离子体浸没及离子注入机(PIII),用射频电源建立气体等离子体,对涤纶材料作全方位乙炔和氩气混合离子(C2H+Ar)注入获取表面改性涤纶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制取细菌悬液并作5-125Ⅰ-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Ⅰ-UDR)标记,再对改性涤纶材料作体外细菌动态粘附实验.结果:表面改性涤纶材料改变了亲水性和表面能,降低了水分子接触角.与未改性材料相比,改性涤纶材料抗细菌粘附能力有较明显提高.结论:混合离子(C2H2+Ar)表面改性涤纶片有良好的抗细菌和血小板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