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血管病的早期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普通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85例患者(普通病房组),与2008年9月至2009年8入住卒中单元的2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单元组)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Barthdl指数(BI)分值、欧洲脑卒中量表分值(ES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VA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治疗模式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比较常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1],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显著,但可引起脑损伤、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应用,手术创伤伤口日益缩小,而且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网络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31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14d,观察组67例在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神经网络治疗14d,分别于14d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6%,对照组为71.87%。显效率观察组为58.21%,对照组为42.1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网络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病老年患者6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并行头颅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根据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有无CMB分为CMB组82例和无CMB组55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是老年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1:β=0.179,OR=1.196,95%CI:1.017~1.407,P=0.031;模型2:β=0.215,OR=1.240,95%CI:1.048~1.468,P=0.012)。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诊断CMB的最佳截断值为1.805 mg/L,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52.5%。曲线下面积为0.657(95%CI:0.595~0.719,P<0.01)。结论 老年人群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卒中单元对脑血管病的早期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2004年7月~2005年8月住普通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85例患者(普通病房组),与2005年9月1日~2005年10月31日入住卒中单元的2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单元组)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Barthdl指数(BI)分值、欧洲脑卒中量表分值(ES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VA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治疗模式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满意度.结论 发展卒中单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作者采用微创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1对象:2006年3月~2010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7.
CRRT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及预后。方法61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CRRT法治疗,用全自动生化仪监测血清钠浓度、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CRRT组治疗后BUN、Scr明显下降,血钠浓度明显上升,且患者生存率及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CRRT可安全有效纠正大面积脑梗死合并低钠血症的电解质紊乱,并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