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贫血的干预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2006—2009年,连续4年对云南省4个贫困地区0~6岁儿童进行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体格测量,血红蛋白检测。结果4171名0~6岁儿童贫血率为6.7%~10.4%。弥渡县贫血率为15.7%~19.9%,在4个地区中最高。女童贫血率为6.8%~7.9%,男童贫血率为6.7%~13.3%。研究发现儿童性别、年龄、看护人类型和监测地区为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云南省贫困地区,应该加强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合理膳食的认知,改善儿童膳食结构,补充铁含量高的食物,可有效降低贫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2年至2016年云南食源性腹泻发病及其主要致病菌感染状况, 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2012年至2016年11家医院监测到的1 743例食源性腹泻病例数据, 采集其生物样本并检验, 分析其主要致病菌和影响因素.结果 1 743例食源性腹泻病例中检出阳性菌株的样本65份, 阳性率为3.73% (65/1 743) ;引起食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沙门菌和志贺菌, 主要可疑食品是肉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职业、加工方式和临床诊断是本研究中发现的影响云南省食源性腹泻病例主要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 应针对托幼及散居儿童、农民及民工和学生等特殊人群广泛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提出措施干预;重视食品的加工环节, 减少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可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食源性疾病危害识别能力,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 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 结论 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云南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20年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我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 ,为我省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采用称重法和记帐法收集 3d内住户的食物消费数据 ;用 2 4h回顾法进行连续 3d个人食物摄入量调查 ;用食物频率法收集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 .采用EPI2 0 0 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与 1982年、 1992年营养调查进行比较 .结果 :改革开放 2 0a ,我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 ,各种食物的每日标准摄入量较 1982年及 1992年有明显提高 ,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基本达到推荐摄入量的要求 .但膳食结构仍存在严重问题 ,农村地区蛋白质食物 (蛋类、奶类、水产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摄入严重不足 ;而城市膳食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畜肉类制品、植物油消费摄入增长过快 ,脂肪供热比已经超过WHO标准 .城乡居民膳食中钙、VitB2 均明显摄入不足 .结论 :我省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与 1982年、 1992年营养调查相比较 ,有一定改善 ,目前我省城乡居民中由于膳食结构的变化已形成诸多严重营养不平衡和慢性病 ,正成为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某贫困县山区三个高海拔山村日常膳食结构,掌握研究对象日常选择食物的种类,初步了解该人群膳食中营养素的构成,为开展营养宣教及推广适合于高海拔寒凉山区的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膳食多样化调查,在云南会泽县三个高海拔贫困山村以户为单位,按照住户花名册,从1484户中抽取240户家庭中主要负责日常膳食采购及烹饪的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性食物频率问卷及面对面的访谈形式调查农村家庭的基本膳食情况,抽样单位与总体的比例大于16%。[结果]24 h 16类膳食多样化评分(DDS)为8.69±1.97。谷类与薯类相结合是被调查人群的主要粮食模式。丰富的植物类膳食和较高的新鲜肉类摄入频率(91.6%)是该人群膳食的特点。鱼和海产品摄入频率很低(5%)、乳及乳制品摄入频率低(5.5%),豆类、坚果和种子类食物摄入有待提高(36.6%),含有维A原的蔬菜是该人群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52.9%)。[结论]对该地区孕产妇和儿童应加强LCP摄入量的监测和宣教,应倡导中老年妇女乳制品、豆类和坚果的摄入,农业技术扶持和高海拔地区优质蚕豆、豌豆品种的推广对于这一地区的营养改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月—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7个特有少数民族聚居乡镇随机抽取独龙族、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18岁居民共3 28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22.0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云南省7个特有少数民族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6.79%(标化率为22.67%),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3.98%、32.73%和17.61%(标化率分别为41.18%、29.39%和16.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756)与高血压患病低风险相关;高年龄(与18~<30岁相比,40~、50~、60~和70~岁组OR值分别为4.187、8.430、11.457和29.685)、独龙族(与布朗族相比OR=1.768)、景颇族(与布朗族相比OR=1.427)、超重(OR=1.66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讨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研究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防控野生蕈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数据,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系数探测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采用局域自相关G*i统计量探测聚集位置与属性。结果 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整体上呈随机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I=0.037 2,Z=1.42(P=0.202),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的广南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普洱市的澜沧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景洪市为野生蕈中毒高发区域。结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具有一定的区域聚集性,相关部门应根据其空间分布相关特点,制定野生蕈中毒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省城乡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其差异 .方法 :对 6~ 17岁儿童少年进行体格测量 ,用体质指数作为检查指标 .结果 :5个调查点中的 16 4 6名儿童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各为 3 4 %、 0 91% .  相似文献   
9.
赵江  万蓉  万青青  李娟娟 《卫生研究》2012,41(4):572-575
目的分析2006-2009年云南省贫困农村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贫困县农村地区4873名0~6岁儿童,通过询问调查、血红蛋白检测和膳食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计算营养不良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6-2009年云南贫困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5.2%,生长迟缓率为11.5%,消瘦率为7.1%。排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显示,儿童出生以后6个月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的比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更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儿童添加谷类、蛋类、水果、锌补充剂辅食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儿童添加钙补充剂辅食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较早对2~5岁儿童添加动物肝脏、血辅食比较晚添加更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结论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儿童出生后6个月内的喂养方式、2岁以下婴幼儿近一个月内辅食添加、2~5岁儿童辅食添加月龄、2~5岁儿童过去一年内食物添加及频率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2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时间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提出病因假设.方法 采用WHO制定的儿童生长参考标准对营养不良进行评价,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调查时已经断奶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时间与HAZ评分和WAZ评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结果 控制住混杂因素影响后,母乳喂养时间在6~12月的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为6月以下的0.142倍(P=0.026),超过12月的为6月以下的0.184倍(P=0.035).母乳喂养时间在6~12月的发生低体重的风险为6月以下的0.126倍(P=0.035).母乳喂养时间与HAZ评分的相关系数r=-0.189,P=0.007;母乳喂养时间与WAZ评分的相关系数r=-0.192,P=0.006.结论 母乳喂养时间可能与儿童营养状况有关,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