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6篇
  免费   1045篇
  国内免费   659篇
医药卫生   2255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937篇
  2012年   1029篇
  2011年   1152篇
  2010年   1168篇
  2009年   1136篇
  2008年   1131篇
  2007年   1168篇
  2006年   1154篇
  2005年   1074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989篇
  2002年   677篇
  2001年   706篇
  2000年   632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BM,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全面采集在PCI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临床试验,包含1131例患者,其中丹红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2例,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均数差(MD)=6.62,95%可信区间(CI)(4.91,8.34),P<0.00001],TIMI分级3级患者明显增多[相对危险度(RR)=0.22,95%CI(0.12,0.41),P<0.00001],脑利钠肽水平明显降低[MD=-151.86,95%CI(-247.00,-56.72),P=0.002]。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心梗PCI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增加TIMI血流的分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近7年来,围术期24 h内发生心搏骤停患者的医学资料,为预防这一严重不良事件提供有益信息。方法通过我院手术麻醉电子系统,调阅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选取2013-07/2020-12期间在我院手术室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心搏骤停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共116152名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麻醉,围术期发生心搏骤停33例(2.8/10000),21例复苏失败,死亡率1.8/10000。麻醉完全相关2例,麻醉部分相关12例,麻醉相关心搏骤停发生率1.2/10000。与麻醉不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心搏骤停原因复杂多样,失血性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是围术期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麻醉医生应熟知各种不同类型心搏骤停病理生理机制,以便实施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及预防再喂养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lsevier关于重症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包括2 519例患者,其中病例组793例,对照组1 726例;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显示年龄(WMD=4.69)、APACHEⅡ评分(WMD=2.50)、BMI(WMD=-0.94)、白蛋白水平(OR=4.61)、前白蛋白水平(WMD=-53.46)、基线血镁水平(WMD=-0.05)、基线血钾水平(WMD=0.18)、基线血磷水平(WMD=-0.07)是重症患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重症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APACHEⅡ评分、营养状况及电解质水平,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期间能量、蛋白质及电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低张扫描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3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依据MRI扫描方式不同分为低张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每组150例。比较2组检查消化道部位占比情况、对消化道结构显示清晰度情况(清晰度分为1级、2级、3级)及对病灶定性与定位的准确性。结果低张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对胃部位的检查占比均最高,分别为28.67%、25.33%,且均可对消化道毗邻脏器进行检查显示。低张扫描组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组,其清晰度3级比例、定性准确率及定位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扫描组(72.67%比35.33%、90.00%比80.67%、93.33%比80.00%,均P<0.05)。结论低张消化道的MRI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相较于常规MRI扫描,能够显著提高消化道显示清晰度及定性、定位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