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脊柱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脊柱原发性肿瘤,其仅占脊柱原发肿瘤的1.4%~9.4%。目前国际肿瘤学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O)将其定义一种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并可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脊柱GCTB目前尚无公认的类似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骨肉瘤或者软组织肉瘤的分期系统。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及研究者更习惯将GCTB分为可切除及不可切除两种类型。2020年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骨巨细胞瘤诊疗指南将这种分期方法作为Ⅱ级推荐,其中将不可切除型又分为手术困难及不可切除两类。脊柱GCTB由于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脊髓及大血管,大多数研究者将其归属于不可切除范畴。按照CSCO骨巨细胞瘤诊疗指南外科治疗的选择策略,对于术前评级为不可切除的GCTB,应用地舒单抗等骨靶向药物治疗后,整块切除术仍然被作为Ⅰ级推荐(2A类证据)。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技术由Stener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该技术要点是沿肿瘤外缘将其整块切除,以获得良好的外科边界,更加符合肿瘤学原则。20世纪90年代中期Tomita等采用后路椎弓根截骨,将病椎分为两块切除,最大限度减少术中污染,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使TES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过国内外医生多年的手术实践,TES技术已经作为成熟的脊柱肿瘤外科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然而,部分脊柱GCTB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并侵犯周围大血管壁。整块切除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引起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那么如何在整块切除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同时降低术中血管损伤所带来的风险,目前临床中尚无明确的解决方案。笔者报道1例胸主动脉受累的胸椎GCTB,通过行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以避免血管相关事件发生,并对相关文献回顾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优势,并对其重建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9.5±13.4)岁(范围:20~57岁)。原发肿瘤12例,转移肿瘤3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及范围,采取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行全椎体切除,并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工椎体稳定情况、与相邻椎体骨长入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的手术时间(412.0±166.1)min(范围:135~740 min);术中出血量(4140.0±3809.3)ml(范围:100~14000 ml);术后随访(23.2±7.0)个月(范围:12~35个月)。术前VAS评分(4.7±1.1)分,术后7 d(1.6±0.6)分,末次随访时(1.0±0.5)分,术后7 d及末次随访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术前Frankel分级C级的3例逐渐恢复到D级,余12例D级和E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后7 d无明显变化。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时人工椎体与临近椎体已有初步的骨愈合;术后12个月时人工椎体和邻近椎体有大量骨连接形成,形成骨整合;术后24个月时可见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骨整合更加确实。在随访期内人工椎体无松动移位,内固定无断裂失效。术中1例出现胸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分别于术后33个月和35个月死亡,1例软骨肉瘤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服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无进展,余12例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利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对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有利于精确恢复脊柱连续性,提供更好的界面匹配,利于骨的长入,同时人工椎体植入后即刻及远期稳定性良好,可满足脊柱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