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单钉-棒固定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手术前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单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4例。术中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注意保留病椎有血供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注意行椎管前侧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异体髂骨 自体碎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修复,安置单钉-棒时注意对移植骨块适当加压。患者术后卧床10d左右,然后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本组共有41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7~3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患者所有的结核病灶均顺利愈合,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折断,其中37例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达23°,患者术前伴有的神经症状也大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结核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脱位、塌陷和骨不愈合的发生,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故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1911年Albee与Hibbs采用脊柱融合术分别有效地治疗了脊柱结核与脊柱侧凸.1959年Boucher等采用椎弓根钉进行腰椎关节固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对脊柱正常解剖结构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脊柱融合术的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致使脊柱融合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早期脊柱融合术以单纯植骨达到脊柱融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固定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融合率,特别是椎间融合器的出现,又大大提高了融合率.其主要优点是:①可以使运动节段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②可以在愈合期维持畸形矫正后的形态.由于较高的腰椎疾病发病率,使得腰椎融合术开展较广泛,老年患者是行腰椎融合术的主要人群,而牢固的腰椎融合是老年腰椎重度滑脱治疗的关键[1].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类寿命的明显提高、手术方式的改善及生物材料的研发等因素促使这种手术在老年人群中的开展迅速增加,鉴于腰椎融合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几种常见腰椎融合术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理想的修复材料是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成骨能力。任何一种生物材料必须具备使用安全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是生物材料获准临床使用的前提。 目的:探讨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TiO2-Ag-nHA/PA66)骨修复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7/2009-07在重庆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清洁级3周龄昆明小鼠40只,同窝同系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均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粉末状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10 g,直径5 mm×长度25 mm和直径3 mm×长度5 mm的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各32根,由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粉末状复合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将浸提液注入实验组小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肌内埋植实验: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兔左、右竖脊肌各植入2根直径5 mm×长度25 mm复合材料,对照组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植入任何材料。③骨内埋植试验:取剩余16只兔,每只兔左、右外上髁各植入1根直径3 mm×长度5 mm柱状复合材料。④溶血试验:取抗凝兔血8 mL,分别加入复合材料粉末0.1,0.15,0.2 g。 主要观察指标:TiO2-Ag-nHA/PA66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结果: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小鼠活动及进食良好,呼吸正常,无瘫痪、惊厥及死亡发生,小鼠体质量稳定。肌内埋植试验和骨内埋植试验结果显示,植入前及植入后4 d,1周,2周,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及白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差异(P > 0.05),且实验组内各时相点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 0.05)。肌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材料周围炎性演变转归与对照组基本相似;骨内埋植中,实验组的组织切片示围绕材料出现新骨。溶血试验结果显示,3种浓度梯度的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其溶血率均未超过5%,达到标准要求。 结论:TiO2-Ag-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关键词: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材料;生物相容性;安全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导致融合邻近节段退化(ASDet)发生的概率、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对近3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腰椎融合术导致邻近节段退化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结果共搜索到301篇相关文献,筛选出30篇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本研究发现ASDet发病率波动在6.3%~100%,邻近节段退变(ASDeg)发病率波动范围8%~100%,邻近节段疾病(ASDis)发病率波动范围6.3%~27.4%。ASDeg平均发病率高于ASDis,P=6.751×10-7(P<0.05)。多种影响因素参与ASDet的发生。结论 ASDet、ASDeg、ASDis发病率差异较大。目前ASDet发生的机制仍不明,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手术引起的邻近节段生物力学机制改变有关。年龄大于60岁、使用内固定器械、损伤上方小关节、改变腰椎前凸和骶倾角、破坏腰椎后方组织结构、已绝经妇女是邻近节段退化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长节段融合是否导致ASDet的发病率增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锐器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脊髓功能的预后规律。方法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4月~2006年6月收治的8例脊髓锐器伤的治疗、预后转归情况。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0~32岁,平均21.4岁。均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入院后经甲泼尼龙、神经节苷脂、高压氧及脱水综合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经过平均5.4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生活完全自理。平均随访17个月,其中4例下肢感觉恢复正常,4例残留部分感觉障碍;5例运动完全正常,3例遗有部分运动功能障碍,轻度跛行。结论脊髓锐器伤多为不完全性脊髓横断伤,局部创伤小、出血少、离断的神经组织无明显移位、纤维瘢痕组织增生少,脊髓功能恢复好;脊髓功能的恢复在伤后3周左右达高峰;药物促进离断后无明显移位的轴突原位修复、残留神经纤维的代偿可能是脊髓锐器伤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成骨过程中骨胶原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骨胶原生成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阐明BMP的诱导成骨机理和TGF-β1的骨损伤调节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日本土耳白兔左尺骨中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分为BMP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缺损内分别植入BMP/载体、BMP/TGF-β1/载体及单纯载体,植入后第1、2、3、4、5周检测三组缺损内胶原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及羟赖氨酸(HydroxylysineHL)县的变化,并作胶原VG染色图像分析及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胶原HP形成明显高于同期BMP组及对照组,软骨期缩短,Ⅰ期胶原形成时间提前、生成量增加,胶原总量也明显高于同期BMP组及对照组。结论:TGF-β1可使骨胶原在BMP诱导成骨过程中生成增加,改变BMP的软骨内成骨方式,从而增强BMP的诱导成骨作用。TGF-β1主要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使Ⅰ型胶原生成增加,BMP、TGF-β1两者在骨损伤修复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