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9.53±8.97)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6例,8分4例,9分4例。9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睾丸切除术患者术前PSA 27.1~153ng/mL,平均(79.37±57.52)ng/mL;术后1月PSA0.13~2.86ng/mL,平均(0.83±1.01)ng/mL;Nadir PSA 0.002~1.33ng/mL,平均(0.37±0.45)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8~23月,平均(17.23±5.28)月;7例经12~42月出现去势抵抗,平均为(26.43±9.55)月;发生转移5例;9例患者中2例失访,3例死于晚期前列腺癌,4例存活;随访时间平均(60.86±22.11)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SA 11.47~128ng/mL,平均(43.40±43.13)ng/mL;术后1月PSA 0.072~0.36ng/mL,平均(0.17±0.11)ng/mL;Nadir PSA 0.008~0.22ng/mL,平均(0.11±0.07)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24~42月,平均(33.17±7.28)月;5例经12~60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平均为(35.20±17.43)月,复发后1例予康士得及诺雷德治疗,4例予氟他胺治疗,目前生存状况尚可;发生转移3例;6例患者均存活;随访时间平均(53.00±28.04)月。结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特殊组织学亚型的高级别腺癌。  相似文献   
2.
沈暐  潘家骅 《安徽医学》2008,29(6):670-67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部疾病胸部CT及X线表现的特点,以指导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因患肺部疾病的住院新生儿40例,对其胸部CT及X线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40例中,临床表现、胸部CT及X线表现相符合者9例。临床表现较严重,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或表现较轻而肺部CT表现严重与临床符合者共31例。结论胸部CT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并可以判断病情轻重,特别是对临床症状、体征明显,而全胸片未见异常或表现轻的患儿,胸部CT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和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国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估计家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析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及家族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行穿刺并证实为前列腺癌的598例患者的一级亲属前列腺癌家族史。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前列腺癌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病例组选择年龄56~79岁的495例前列腺癌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穿刺且结果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匹配条件为年龄、民族(汉)和居住地相同。通过比较两组发病年龄、BMI、确诊时的PSA中位数、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D’Amico危险因素分级和首要治疗方式,来探究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结果:年龄56~79岁且具有前列腺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无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RR=3.0,P=0.010)。598例在我院穿刺并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25例(4.2%)是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分级属低或中度危险分级的比例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其首要治疗方式(P<0.05)。结论:在中国,家族性前列腺癌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前列腺癌家族史显著增加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家族性与散发性前列腺癌之间并无显著的临床及病理学差异,但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首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归纳上尿路真菌感染并发梗阻的CT影像学表现,评价上腹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平扫在该类疾患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2009年12月诊治的4例肾盂-输尿管真菌球并发上尿路梗阻患者,男女各2例,均为单侧。术前均行腹部MSCT平扫,具体扫描参数为:120kV,280mA,重建层厚1.25mm,螺距1.375:1,窗宽360HU,窗位60HU。4例患者均通过患侧经皮肾造瘘术(PCN)控制感染,取尽真菌球,解除上尿路梗阻。结果:4例患者腹部CT平扫均提示患肾积水,患肾体积增大,肾周筋膜增厚,脂肪囊模糊,脂肪囊内Ⅱ可见条纹状高密度影。患肾集合系统可见散在高密度影,患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为180~235HU。肾实质内无液性坏死及脓肿形成。4例标本中均发现真菌菌丝且念珠菌培养阳性。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约物相关性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易将上尿路真菌球误诊为上尿路肿瘤性病变或上尿路结石;腹部MSCT平扫简单易行,几乎适用于妊娠外的所有患者,结合CT值的判读可减少误诊。同时,集合系统的三维重建又大大简化了穿刺目标。肾盏的选取,使该类患者能得到最恰当的诊治,减少医源性全身真菌播散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手术中应用含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以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3年7月-2006年6月116例具有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高危因素患者被随机分为庆大霉素组(GP)和对照组(CP),GP组在术中使用含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术后随访2周,期间出现临床感染征象者考虑为术后感染。结果116例患者最终有109例完成手术,其中GP组58例,CP组51例。在所有完成手术患者中,13例临床诊断为术后感染(占11.9%),其中GP组3例(3/58,5.2%),CP组10例(10/51,19.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42,P=0.0209)。13例诊断为术后感染的患者中有8例分离到病原菌,1例为血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2例(占15.4%),革兰阴性菌5例(占38.5%),1例为白念珠菌(占7.7%),另5例细菌培养阴性(占38.5%)。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后发生血流感染概率较低。术中使用的冲洗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后,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241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法将上海地区10区县2600例28~8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工人、教师、职员、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等职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0份,应答率为92.7%.问卷设计包括年龄、职业、身高、体质量、内科并发症、生育情况和流产次数.并整合生活质量量表(QOL)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 2410例中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88例(11.9%),混合型尿失禁患者334例(13.8%),单纯SUI患者699例(29.0%),无尿失禁患者1089例.699例SUI女性平均年龄(54.4±12)岁,非SUI女性平均年龄(48.4±11)岁(P=0.000).SUI女性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2±4.0,非SUI女性平均BMI 22.3±3.1(P =0.000).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共403例,非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352例(x2=111.9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便秘共491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便秘共322例(x2=284.0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213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174例(x2=52.74,P=0.000).生育与否与SUI发生率呈显著相关(x2 =29.81,P=0.000);多次分娩较单次分娩SUI发病率显著增高(x2=13.68,P=0.000).SUI女性平均QOL评分10.97分,平均IPSS为3.76分,两者显著相关(P=0.000);且SUI女性年龄与QOL评分呈显著相关(P=0.000).结论 SUI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重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SUI的高发年龄呈双峰型,主要发病年龄段分别为40 ~ 59岁及80岁以上.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生育和多次分娩均是SUI发病的高危因素.在SUI患者中,除漏尿外下尿路症状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并发上尿路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后并发上尿路梗阻的病理基础。探讨处理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后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200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6例输尿管腔内操作致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并发上尿路梗阻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输尿管损伤后均曾成功留置D-J管4~6周。就诊时平均术后时间9.8个月(3~18个月)。通过磁共振水成像(MRU)评价输尿管梗阻累及部位、梗阻段长度及输尿管瘢痕组织厚度。以STORZF7.9。输尿管镜检查患侧输尿管。对于患侧输尿管管腔通畅者行开放输尿管梗阻段切除术,并对该段输尿管行病理检查。对于输尿管镜证实受累输尿管存在机械性梗阻,狭窄段长度〈2cm的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输尿管内切开术。所有患者术后留置D-J管6周。术后6个月以静脉尿路造影(IVu)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在4例患者中,STORZF7.9。输尿管硬镜成功进镜至肾盂,未发现患侧输尿管机械性梗阻。予切除瘢痕增生段输尿管,病理检查提示输尿管全层增厚伴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平滑肌细胞排列杂乱,但黏膜层尿路上皮完整且无明显增生。另12例患者经输尿管硬镜检查证实机械性梗阻存在,行钬激光输尿管内切开术。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4例行开放手术患者均未出现输尿管再狭窄。12例行输尿管钬激光内切开患者中3例上尿路梗阻复发。行狭窄段切除,6个月后随访见上尿路积水消失。结论:在部分输尿管损伤后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其输尿管管腔通畅,动力性梗阻可能占主导地位。对于这些患者外科手术切除输尿管狭窄段可能是最佳选择。输尿管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适用于狭窄段较短(〈2cm)且不伴严重输尿管增厚的患者,但远期复发率较高。尿外渗是加重输尿管损伤后纤维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合并严重尿外渗的患者中,经皮肾穿刺(PCN)引流可能减轻局部纤维瘢痕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儿急性肾衰竭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报告1例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儿急性肾衰竭临床救治过程,包括:婴儿急性肾衰竭的内科保守治疗、腹膜透析、经膀胱肾盂输尿管置管术,多尿期经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液体疗法等。结果内科保守治疗2天疗效不佳;腹膜透析后2h血钾恢复正常,但对无尿、酸中毒、氮质血症改善不明显;经膀胱肾盂输尿管置管术后,即刻解除梗阻,尿量增多;多尿期经PICC补液,可容易调整补液速度,维持液体出入平衡。结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儿急性肾衰h,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佳;腹膜透析恢复血钾效果明显;微创经膀胱肾盂输尿管置管术对解除梗阻、迅速恢复肾功能效果确切;经PICC在多尿期补液是维持液体平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全雄阻断后去势抵抗(CRPC)进展的预测因素及其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全雄阻断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治疗后发生CRPC的预测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发生CRPC(1年内)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4±13.3个月,中位CRPC发生时间为25.5月。Gleason评分(HR:2.100;95%CI:1.236~3.567;P=0.006 1)、全雄阻断治疗后PSA最低值(HR:5.287,95%CI:2.816~9.924;P0.0001)、到达PSA最低值时间(HR:0.275;95%CI:0.137~0.554;P=0.008 7)是发生CRPC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到达最低值时间(OR:0.672;95%CI:0.497~0.908)是早期发生CRP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leason评分≥9分、治疗后PSA最低值≥0.2ng/mL、到达最低值时间9月的患者对单纯全雄阻断治疗反应不佳,特别是治疗后到达PSA最低值时间短的患者,早期CRPC发生可能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微造瘘经皮肾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行肋间穿刺所致胸膜损伤的发生率,探讨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9年4月间施行的1424例B超引导下mPCNL,其中第11肋间穿刺组598例,第12肋下穿刺组826例.B超引导过程中避开肺内气体反射区域.实时监视下用18GPTC针穿刺进入目标肾盏,经针鞘置入0.965 mm导丝,沿导丝分别引入F6~16同轴扩张鞘进行扩张,建立F14~18手术通道,置入F8 Storz输尿管镜或F9.8 Wolf输尿管镜,采用钬激光和(或)双频激光进行碎石.结果:第11肋间穿刺组中,1例(0.17%)发生胸膜穿孔伴液胸,第12肋下穿刺组中无胸膜损伤,2例(0.24 %)发生液胸,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时,B超引导能明确辨析肺内气体回声.实时监视下穿刺扩张可直接避免因肺损伤而造成的气胸,同时可显著降低术中11肋间穿刺胸膜损伤的发生率,减少液/气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