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移植3种人工真皮支架对Ⅲ度烧伤创面血管化及其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广西巴马小型猪分成壳聚糖支架组、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ADM支架组,每组6只,在每只猪背部制作Ⅲ度烫伤(下称烧伤)创面4或8个,共96个.伤后48 h切痂后,前2组创面分别移植胶原-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ADM支架组创面移植ADM,每组创面24个;剩余24个创面作为油纱对照组,直接覆盖油纱.于支架移植或油纱覆盖后l、2、3、4周(“4周”指植入支架或覆盖油纱后2周+移植表皮后2周),观察各组创面的大体情况;取创面中央部位组织,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观察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TGF-β3表达阳性的血管或细胞,并计数.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1)大体观察可见,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创面血管化程度明显优于其余3组.(2)移植或覆盖后1~3周各组创面组织CD31阳性血管数持续增多,第4周时3个支架组均减少.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24.005、38.822、25.274、3.856,P<0.05或P<0.01;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l~3周明显多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3)移植后1~3周,3个支架组创面组织α-SMA阳性血管数均持续增多,4周时下降;油纱对照组覆盖后1~4周持续增多.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22 637、28.087、62.651、18.055,P值均小于0.01.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各时相点均明显多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4)移植或覆盖后1~4周每400倍视野下TGF-β1阳性细胞数:壳聚糖支架组分别为(127±8)、(167±19)、(170±18)、(144±10)个,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为(171±17)、(207±25)、(130±30)、(69±16)个,ADM支架组为(106±8)、(159±17)、(171±11)、(145±11)个,油纱对照组为(100±20)、(150±18)、(200±14)、(172±20)个;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29 675、9.503、13 107、54.515,P值均小于0.01.1、2周时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3、4周时其表达量下降,明显低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 05).(5)移植或覆盖后1~3周,各组创面组织每400倍视野下TGF-β3阳性细胞数持续增多,4周时下降或继续升高;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F值分别为140.612、945 850、714.037、119.147,P值均小于0.01.磺化羧甲基壳聚糖支架组各时相点明显高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 05). 结论 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可快速诱导血管生成和成熟,有利于创面早期修复和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原一壳聚糖真皮支架在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凋亡机制,并明确支架植入修复创面与无支架植入的瘢痕修复创面的区别.方法 将胶原-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真皮支架移植于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对植入后1、2、3周及植入支架2周加植表皮后2周的创面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生物素化的脱氧尿嘧啶DNA切口末端标记、天狼猩红染色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创面的TGF-β1.的表达、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以及支架自身胶原替代进行检测和观察.以不植入支架的创面为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创面与正常肉芽组织不同.②TGF-β1在实验组表达高峰在支架植入后1、2周,3-4周持续下降;在对照组中,1~3周的创面持续升高,4周下降.组问比较,1、2周实验组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3、4周实验组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③实验组植入支架后2-4周,细胞凋亡持续增多;对照组3-4周创面细胞凋亡持续增多.组间比较,l周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实验组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④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实验组1周,自身胶原已开始合成,2-3周基本完成支架自身胶原替代.结论 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在伤口愈合中有明显作用,其修复创面的机制与自然的肉芽或瘢痕修复不同.  相似文献   
3.
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是通过瞬间、连续显示经动脉搏动至手指或脚趾,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程度,从而反映各组织中血氧含量及状况。邓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重症病人的血氧监护。正常情况下,日K入与血氧分压成正比,并与组织中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密切相关,已得到充分肯定。我院自1997年12月至1999年7月间,对45例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心导管手术,术后采用幼Q监测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观察及溶栓治疗提供有效依据。1资料与方法三.l一般资料本组领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心导管手术,其中行射频消融35例;心导管造影IO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特性以及相应的ERK1/2和JNK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不同胎龄的平滑肌细胞在增殖凋亡及相应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否有差异。方法取6例(18±2)周流产胎儿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Bax和Bcl-2蛋白表达和通过ELIASA方法检测ERK1/2和JNK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磷酸化)状况。结果①在动脉导管,PCNA、Bcl-2、ERK表达16周胎龄最强,20周胎龄最弱,随胎龄增长而减弱,Bcl-2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主动脉、肺动脉各项指标无差异;②PCNA的表达肺动脉表达最强,主动脉次之,动脉导管最弱;③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比主动脉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ax/Bcl-2的比值高;④ERK1/2通路的OD值动脉导管表达最弱,主动脉表达最强。JNK通路的OD值动脉导管表达最强,主动脉表达最弱。结论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增殖凋亡和其相应的细胞传导通路有着明显的差异,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状况可能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减弱,与出生后动脉导管的闭合是否有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材料人工真皮支架修复猪Ⅲ度烧伤创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胶原壳聚糖真皮支架、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及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后,真皮支架的血管化及支架上表皮移植修复创面情况.方法 将3种不同真皮支架各移植于6头猪(共18头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在植入后1、2、3周对真皮支架血管化、创面、支架上表皮移植愈合和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D34阳性信号(新生血管数目)进行检测.以无支架植入的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为对照.结果 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2周支架血管化已基本完成,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至少需要3周.3种不同材料支架垂直于创面的新生微血管均比无支架对照创面多;不同材料支架组与对照组2周创面比1周创面、3周创面比2周创面CD34的表达均明显增多,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组植入后1、2、3周CD34阳性信号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其他3组;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植入后1周,创面植表皮,移植表皮存活良好,而胶原壳聚糖和脱细胞基质真皮支架植入需要2周,其表面移植的表皮细胞才能成活.结论 3种材料的支架均可修复Ⅲ度烧伤创面,而以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真皮支架的血管化程度最好.  相似文献   
6.
人工真皮结合角质形成细胞修复猪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胰蛋白酶分离香猪角质形成细胞膜片的最佳方案,在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创面上进行角质形成细胞体内培养,明确该方法修复猪创伤全层皮肤缺损的实用性。方法用不同皮肤厚度、胰蛋白酶浓度和分离温度分离出角质形成细胞,把有活力的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人工真皮支架植入后1周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周后对创面愈合进行观察并作病理检测。结果在37℃条件下用0.20%的胰蛋白酶消化1mm厚度皮片100分钟为最佳分离方案。2周后肉眼和病理切片均显示接种的角质形成细胞膜片成活并完全覆盖修复创面。结论应用角质形成细胞体内培养加人工真皮支架制成"人工皮肤"能较好的修复猪创伤全层皮肤缺损,抑制创面收缩和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7.
滕建英  徐少骏  谢菁  吴艾竞  沈明强 《健康研究》2011,31(2):86-90,78,161
目的 目的 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激素和干扰素α-2b(IFNα-2b)作用后是否产生凋亡,以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是否一致.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吸光度A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地塞米松(0.1 mg/ml)和干扰素α-2b(1000U/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结果 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干扰素α-2b不能诱导这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凋亡,且IFN α-2b抑制增殖瘢痕的ERK1/2通路,而对JNK通路无影响,其不引起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和JNK通路的变化.结论 激素类药物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及生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明确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后生长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贴壁法一玻片压迫组织贴壁方法进行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将细胞进行传代后培养,同时对各细胞的生长进行观察。结果 ①采用改良贴壁法可使原代细胞良好生长,动脉导管的平滑肌细胞无论是从组织块游出时间还是生长呈“峰一谷”样时间和细胞首次传代时间都比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要长;②在细胞的继代培养期,动脉导管平滑肌的生长周期长于主动脉,主动脉的平滑肌生长周期长于肺动脉。结论 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生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固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OD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0.1 mg/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塞米松(0.1 mg/ml)作用后的结果为对比。结果①当异搏定浓度为0.1 mg/ml,可诱导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②异搏定可引起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DNA经电泳后可见梯形条带;但不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Bax/Bcl-2表达的改变且未见明显梯形条带;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抑制而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而JNK细胞传导通路无明显改变。④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均可诱导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但细胞传导通路不尽相同。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