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医药卫生   77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CR检测胃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串联重复序列的杂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抑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5例胃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胃癌MCC基因LHO率为37.5%;DCC为33.3%;YNZ22位点为51.6%。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DCC基因LOH率在胃癌Ⅲ、Ⅳ期组显著高于Ⅰ、Ⅱ期组(14.3%)。结果提示,M  相似文献   
2.
胃癌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DR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结果胃癌总DRSI发生率为34%(17/50),其中高中分化腺癌DRSI阳性率(667%,10/15)显著高于低分化癌(194%,6/31,P<001);肠型胃癌DRSI阳性率(556%,10/1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20%,6/30,P<005),DRSI与胃癌部位、大小、浸润、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DR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重视胃癌基因不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房殿春 《重庆医学》2003,32(9):1121-1122
基因不稳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基因不稳包括核基因组不稳 (nMSI)和线粒体基因组不稳 (mtMSI)。核基因组不稳包括两种不同的形式 ,即染色体不稳 (chromosomeinstabil ity)和微卫星不稳 (mi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 [1、2 ] 。染色体不稳亦称肿瘤抑制途径 (suppressorpathway) ,由于染色体大片段的丢失、易位和重排 ,导致了大量的异倍体细胞 ,微卫星不稳亦称MSI途径 (MSIpathway) ,由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使单核苷酸水平的突变率增加 ,导致了广泛的MSI。近年线粒体基因不稳 (mt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3~ 7] ,…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和复发是影响大肠癌患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肿瘤细胞的微转移可能是导致大肠癌转移与复发的主要原因。微转移是指常规形态学诊断技术所不能发现的转移。近年,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拓宽了大肠癌微转移诊断的途径,使检测大肠癌患外周血液、骨髓和淋巴结中肿瘤细胞的微转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Barrett''''s食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rrett's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EsophagealAdenocarcinoma)的癌前病变,因此在临床上受到广泛重视。近二十多年来,由于BE发病率的增高,导致西方国家AC的发病率也迅速增高,AC成为现在西方国家食管肿瘤中的最主要病理类型之一。1流行病学因BE本身不引起症状,很难准确估计其发病率。在常规尸解病人中12%发现有BE上皮,而在胃食管反流患者内镜检出率可达10%~20%。BE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以上的患者年龄在40岁左右。但在欧洲BE得到确诊时的年龄多为60岁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6例,伴肠化生者15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4例,胃癌19例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采用S-P法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0%、46.67%、64.29%和78.95%,呈递增趋势。Hp阳性患者hTERT蛋白表达率为77.4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3.33%,P<0.01)。(2)Hp阳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细胞凋亡指数为9.57±5.01,显著高于Hp阴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6.01±5.31,P<0.05)。结论(1)端粒酶激活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全过程。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机制之一。(2)Hp感染既可激活端粒酶,引发细胞永生化,又可以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增加了胃黏膜的不稳定性和癌变的危险性,这可能是Hp致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腹胀纳差15年,间断肉眼血尿、黑便10个月,加重3 d”入院。外院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予保肝、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该患者曾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镜检查,未查明血尿原因。体检:体温36.6℃,脉搏6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1/52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肝病面容,神清,巩膜轻度黄染,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  相似文献   
9.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NS5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汪荣泉周子成杨建民房殿春我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和HCVNS5的单克隆抗体、HBsAg的多克隆抗体对肝癌(HCC)及其癌组织中HCVNS5抗原和HB-sAg的表达进行...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Fas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癌组织Fas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刘海峰刘为纹房殿春柳凤轩贺光友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收集我院病理科1993~1994年保存的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石蜡包埋组织59例。患者平均年龄556岁(32~76岁),男女之比为17∶1。病例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