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轴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2005-2010年,对浙江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5种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4例、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6例、改良掌背动脉逆行皮瓣8例、游离骨间后动脉桡背侧肌间隔穿支皮瓣6例以及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2.5 cm ×2.0 cm ~8.0 cm×3.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患手局部感觉、功能及外形变化. 结果 本组患者中27例术后切口无感染、皮瓣成活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处理创面愈合.18例患者获得1 ~12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厚薄适中.大多数患者受区拇指或掌指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达预期目的,两点辨别觉为5 ~9 mm;供瓣区外形和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结论 根据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轴型皮瓣特点进行优化选择,多能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以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了6例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患者.皮瓣的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6.5 cm ×3.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6例移植的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血供和回流良好.4例获得1 ~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较好,皮瓣厚度略显臃肿;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成活良好;大部分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 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移植,可收到覆盖创面和改善或重建血供的双重功效,为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2004年4月-2010年6月,温州手足外科医院与绍兴第二医院,先后收治6例足部拇趾和(或)第1跖趾关节背侧Ⅳ度烧伤,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关节等外露或损伤患者.缺损面积:3.5 cm×2.5 cm~4.5 cm×3.5 cm.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3~53岁,平均33.3岁.致伤因素:电烧伤3例、热压伤1例、强碱烧伤1例、车祸昏迷后火焰烧伤1例.单纯拇趾背侧损伤3例、单纯第1跖趾关节背侧损伤1例、拇趾及第1跖趾关节背侧同时损伤2例.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缺损修复及重建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颌骨缺损修复及重建中的骨移植材料的术后疗效进行归纳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2010年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采用骨移植的患者82例,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等回访方式,将选用不同植入材料的修复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收集的下颌骨修复骨植入患者中:自体非血管化骨移植感染率5.08%,不良反应发生率6.78%,复发率5.08%,总有效率83.00%;自体血管化骨移植无感染复发,总有效率达100%;人工替代物移植感染率52.20%,发生不良反应率23.00%,复发率69.23%,总有效率30.80%。结论:不同的植入材料修复效果差距明显,血管化自体骨移植效果较佳,可以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竹叶黄酮抗突变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竹叶黄酮的保健作用。方法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对竹叶黄酮进行了体外抗突变作用的研究。结果竹叶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当其剂量为20mg/平皿时对2-AF,B[a]P和AFB1的致突变性抑制率均达到70.5%以上,并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竹叶黄酮的抗突变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致突变物使正常细胞变为突变细胞而实现的,也包括部分去突变作用,但促进突变细胞修复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面中部骨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坚强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各50例,治疗面中部骨折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颌间固定、术后咬合情况良好。对照组中显效12例(占24%),有效8例(占16%),无效30例(占60%),总有效率为24%;观察组中显效48例(占96%),有效46例(占92%),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坚强内固定适用于面中部骨折,术后功能和面容恢复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入口一般以前庭沟切口及口内外联合切口,内固定板的放置是以恢复垂直和水平支柱为原则的。术后要注意避免术口感染,以减少颌干扰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3至2010年我们应用4种小腿内侧皮瓣为30例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了修复,效果满意.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8~52岁.致伤原因:机器伤7例,重物砸伤5例,撕脱伤5例,熔铝或铜烫伤5例,交通伤3例,热压伤2例,瘢痕溃疡2例,贴骨瘢痕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常见环状重度混合痔中,取可适应剥离静脉丛可修进皮瓣后缝后的环状重度混合痔.方法:用不同于外剥内扎术的方式,采取静脉丛剥离,留合适皮瓣修正后缝合的方法,治疗环状重度混合痔.结论:避免了暂留皮赘物及二次手术.同时结合中药坐浴起到创面小,出血少,痛疼轻,无水肿且愈合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2004年2月-2010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18例肘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2~67岁.致伤原因:电烧伤7例,热压伤5例,机器碾轧伤4例,交通伤2例.致伤部位:肘后侧8例,肘前侧5例,肘后内侧3例,肘内侧2例.损伤情况:创面面积7.0 cm×5.0 cm~19.0 cm×7.0 cm;伴有不同程度神经血管束、肌腱及骨关节等外露或损伤15例,伴主干血管缺损3例.  相似文献   
10.
穿支皮瓣的出现,使皮瓣移植走向"自由王国",临床医师可根据具体需要,在创面周围切取穿支皮瓣局部转移,或在身体任何具有穿支血管的部位切取穿支皮瓣进行游离移植[1].2005年9月-2010年6月,笔者分别应用4种前臂穿支皮瓣修复24例患者手、腕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