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肿瘤休眠是肿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肿瘤休眠阶段中,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休眠期细胞可能出现在肿瘤早期、微转移期和肿瘤微残留中。肿瘤休眠期细胞能在静止阶段和增殖阶段之间转换,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原因。目前对该转换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血管生成、免疫应答、微环境中的各类因子和信号通路等。对肿瘤休眠期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可提供针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肋骨畸形对中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中度CS(胸弯Cobb角40°~7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59例,年龄10~18岁,平均13.5±2.1岁。根据患者肋骨畸形的形态特征及范围将患者分为三组。无畸形组,无肋骨畸形;简单畸形组,有1~2根肋骨数目改变或2~3根肋骨局部融合或分叉;复杂畸形组,3根以上肋骨融合或分叉,或出现胸壁缺损。测量三组患者的影像学及肺功能参数。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胸弯累及椎体数、胸廓高度、胸廓横径;肺功能参数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以及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实/预)和FEV1/FVC值。对各组影像学参数和肺功能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对各组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和损害模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影像学参数(胸弯Cobb角、胸弯后凸角、胸弯累及椎体节段数、胸廓高度、胸廓横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中简单畸形组和无畸形组相比,肺功能无显著差异[VC:(81.88±11.11)%vs(78.22±8.49)%; FVC:(81.66±9.72)%vs (78.35±6.74)%; FEV1:(79.50±10.18)%vs (75.73±8.44)%; MVV:(79.10±12.48)%vs (75.04±7.21)%,P0.05]。而复杂畸形组患者肺功能明显比无畸形组较差[VC:(64.68±10.00)%vs (78.22±8.49)%,P=0.012; FVC:(64.61±10.57)%vs (78.35±6.74)%,P0.001; FEV1:(59.57±10.16)%vs (75.73±8.44)%,P0.001; MVV:(62.82±12.02)%vs (75.04±7.21)%,P=0.014]。无畸形组和简单畸形组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以轻度及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为主(χ~2=1.314,P=0.532);而在复杂畸形组中,则以中度及重度肺功能障碍患者居多(χ~2=40.1,P0.001)。三组CS患者肺功能损害类型均以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χ~2=6.4,P=0.202)。结论:对于中度CS患者,简单肋骨畸形对肺功能的影响与无畸形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复杂肋骨畸形与其他两组相比对于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其肺功能损害程度以中重度肺功能障碍为主,肺功能损害类型方以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和SUS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ax 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IGF-IR、SUSD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GF-IR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和3.0%(P<0.05),SUSD3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和2.0%(P<0.05)。乳腺癌组织中IGF-IR和SUSD3的表达与ER水平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而与年龄、HER-2表达、Ki-67表达和分期均无关(P>0.05)。IGF-IR和SUS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553,P<0.01)。结论 IGF-IR、SUSD3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ER联合检测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高伟  姜恩泽 《中国药业》2014,(23):90-91
目的了解和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支持。方法运用Excel分析医院2013年上报的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种类、中成药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7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6种,60岁以上女性患者最多(50例,28.09%);静脉滴注给药最容易发生(172例,96.63%);抗感染药物占比最大(112例,62.92%);皮肤及其附件累及最常见(59例,33.15%);头孢菌素类在抗感染药物中报告最多(44例);涉及中成药26例,品种18种;严重不良反应报告4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从而确保药品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藏红花素(Crocin)对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Croc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筛选出合适的Crocin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rocin对MDA-MB-231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及小管形成实验检测Crocin对HUVEC细胞迁移和小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构建乳腺癌MDA-MB-231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7次Crocin(5 mg/ml)治疗,免疫组化检测Crocin治疗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D34及Ki-67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Crocin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其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0 mg/ml;而Crocin作用24 h时对HUVEC细胞有轻度增殖抑制作用,但不呈剂量依赖性,当Crocin作用48 h和72 h时,其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其48 h的IC50为5.97 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rocin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5),还可诱导细胞阻滞于G2/M期,呈剂量依赖性(P<0.05)。Transwell及小管形成实验显示,Crocin可抑制HUVEC细胞迁移(P<0.05)和小管形成(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Crocin 5.0 mg/ml治疗后,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移植瘤生长缓慢。空白对照组与治疗组CD34表达量分别为26.00±2.65和14.67±4.16(P<0.05),Ki-67表达量分别为502.67±88.48和262.67±7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ocin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与其可以在体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微血管密度,在体外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作用相关,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PiggyBac 转座子: 人类基因编码研究的新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青少年游离齿状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患者中的长期临床效果,并介绍一种针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综合复位技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21例游离齿状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12~18岁青少年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系统治疗,对于5例术前通过颅骨牵引不能达到满意寰枢椎复位的患者应用了综合提拉复位的手术技术。通过术前术后颈椎过伸过屈位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以下指标:寰椎椎管内径(inner diameter of the atlantal ring, Datl)、椎管最小径(minimum diameter of the spinal canal, Dmin)、椎管最大径(maximum distance of the spinal canal, Dmax)、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 ADI)、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 CMA)、C2~C7 Cobb角、并随访术前术后JOA和NDI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寰枢椎复位及神经症状改善,术中未发生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24~48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从17.4±6.7分改善为10.1±3.6分,JOA评分从11.2±1.9分提高到14.4±1.9分。术后随访影像学数据表明,C2~C7 Cobb角由术前25.4°±10.5°变为17.2°±6.4°。寰椎椎管内径从术前16.6±2.1mm变为16.7±2.4mm, 椎管最小直径从9.1±2.4mm明显改善为15.3±1.9mm,寰齿前间距(ADI)由术前1.5±0.7mm变为术后1.5±0.6mm。延髓脊髓角(CMA)由术前135.2°±7.6°明显改善为152.0°±6.1°。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青少年游离齿状突畸形伴寰枢椎脱位中能够获得较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的综合提拉复位方法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中初步得到满意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例采用闭合复位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儿童Al-QattanⅡ型指骨颈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手术指征为:骨折线位于指骨颈、伴远端骨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