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急重症胸痛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均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操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以DeBakey分型统计分别为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6例,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由内膜瓣分开的真假两腔、主要破口位置及累及范围。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实用价值,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先行平扫,后行CTA扫描,并用减影法进行后处理,重建得到VR、MIP、MPR及CPR图像,综合分析多种图像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 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小脑上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所有瘤体及瘤颈均得到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2例,均能显示畸形血管团,其中1例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另1例仅能显示引流静脉,供血动脉显示不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0例,均显示脑血管不同程度节段性、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运用减影技术并综合多种重建方法能快速、准确诊断脑血管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一站式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胸部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高度怀疑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行一站式血管造影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别观察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从而找出引起急重症胸痛的病因.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例,胸膜炎2例,自发性气胸1例,肋骨病理性骨折1例,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结论 64层螺旋CT一站式血管造影检查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急重症胸痛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明确引起急重症胸痛的责任血管,可以作为急重症胸痛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诊膝关节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64层CT对26例急诊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快速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算法得出骨窗及软组织窗(显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膝关节韧带)薄层图像,然后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功能成像(包括MPR、MIP以及VRT成像,必要时辅以SSD图像)。结果:26例急诊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急诊膝关节创伤患者,其中发现骨折39处(包括隐匿性骨折7处);髌及胫腓侧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34处,此外25例患者伴有软组织损伤及23例合并有关节腔积液,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结论:64层螺旋CT在急诊膝关节创伤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急诊膝关节创伤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心部血管性病变所致急重症胸痛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经证实的由血管性病变引起的急重症胸痛患者,利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容积再现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2例,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 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重症胸痛诊断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急重症胸痛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IMRT)的增敏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术前放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IM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同期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放疗首周每晚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第二周加至维持目标剂量200 mg/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放疗前肿瘤临床分期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变化、R0切除率、保肛率及肿瘤病理消退程度,记录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放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542.47±107.06)pg/ml和(536.36±97.3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419.61±77.80)pg/ml和(503.52±87.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及N分期降期率、保肛率、肿瘤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9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2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30例。试验组16例发生头晕、嗜睡,而对照组仅6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术前IMRT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具有增效作用,使肿瘤显著降期,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更多患者获得保肛机会,增效机制或与下调VEGF水平从而调节血管新生相关,用药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检查评价ⅠB1-ⅡA2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21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106例宫颈癌患者的多模态MRI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依据检查序列将其分为平扫MRI组及多模态MRI组,分别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宫旁浸润评价。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28例存在宫旁浸润(26.4%)。平扫MRI组中医师1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84.6%、62.5%、89.2%及81.1%,医师2的相应结果分别为67.9%、79.5%、54.3%、87.3%及76.4%;多模态MRI组医师1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98.7%、96.0%、95.1%及95.3%,医师2的相应结果分别为89.3%、97.4%、92.6%、96.2%及95.3%。两名医师利用多模态检查对宫旁浸润的判定均优于单一平扫,其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名医师在多模态检查评估宫旁浸润的一致性方面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κ=0.790),优于平扫的中度的一致性(κ=0.410)。结论 多模态MRI检查较常规平扫MRI能显著提高ⅠB1-ⅡA2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的常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64层螺旋CT对78例胸部创伤患者行快速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成像(包括MPR、MIP、CPR以及VR成像等).结果 肋骨骨折69例、肋软骨骨折10例、肩胛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25例、胸骨骨折4 例、锁骨骨折5例、胸锁关节脱位3例;胸壁软组织损伤及积气分别45例及17例;肺挫伤56例、肺撕裂伤11例;气胸21例、血胸26例、血气胸11例;支气管断裂3例、纵隔积气及血肿分别4例及2例、食管破裂1例,心包及大血管损伤各1例、膈肌损伤3例;肝脏、脾脏及肾脏损伤分别5例、8例及6例,腹腔积血14例.结论 64层螺旋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胸部创伤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MRI 在女性生殖道先天发育异常(FGT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腹腔镜及手术证实的36例 FGTCA 患者的 MRI 资料,参照 ESHRE/ESGE 分类共识对各种发育异常进行影像学诊断及分型。结果依据子宫发育异常的主分类及其亚分类发现:U0类正常子宫3例,U1类异形子宫2例,U2类纵隔子宫16例,U3类双体子宫7例,U4类半子宫3例,U5类发育不全子宫5例;宫颈发育异常中:C0亚类正常宫颈13例,C1亚类纵隔宫颈9例,C2亚类双宫颈4例,C3亚类单侧宫颈发育不全4例,C4亚类宫颈发育不全6例;阴道发育异常:V0亚类正常阴道15例,V1亚类非梗阻性阴道纵隔6例,V2亚类梗阻性阴道纵隔4例,V3亚类阴道横隔和(或)处女膜闭锁7例,V4亚类阴道发育不全4例。结论MRI 可对 FGTCA 进行客观评价与准确诊断,可以作为 FGTCA 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