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IMRT)的增敏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术前放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IM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同期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放疗首周每晚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第二周加至维持目标剂量200 mg/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放疗前肿瘤临床分期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变化、R0切除率、保肛率及肿瘤病理消退程度,记录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放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542.47±107.06)pg/ml和(536.36±97.3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419.61±77.80)pg/ml和(503.52±87.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及N分期降期率、保肛率、肿瘤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9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2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30例。试验组16例发生头晕、嗜睡,而对照组仅6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术前IMRT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具有增效作用,使肿瘤显著降期,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更多患者获得保肛机会,增效机制或与下调VEGF水平从而调节血管新生相关,用药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防治直肠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4)。两组均接受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2次/天,d1~d14,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同期放疗(DT 50 Gy/25 f,5周完成)。试验组接受沙利度胺口服(初始剂量为100 mg/天)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三乙醇胺乳膏15 g+100 ml加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天,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同期放化疗耐受性及KPS评分、睡眠、饮食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77.1%(27/35),低于对照组100.0%(34/34),且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首次发生时受照射剂量为(36.4±5.6)Gy,高于对照组的(13.6±3.7)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KPS评分改善率为71.4%(25/35)、睡眠改善率为94.3%(33/35)、饮食改善率为62.9%(21/35)、体重改善率为51.4%(18/35),均优于对照组的2.9%(1/34)、0(0/34)、2.9%(1/34)和5.9%(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放疗中断率、放疗总疗程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化疗完成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试验组出现嗜睡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防治直肠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安全、有效,并且可以改善患者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试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含量。以15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 %(16/18)和77.8 %(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89.78±249.94)和(318.54±125.78 )pg/ml,高于健康组的(132.91±26.66)pg/ml(t=3.141、3.024,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211.74±36.72 )和(288.02±31.77)pg/ml,高于健康组(t=2.413、2.324,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R水平分别为(2490.75±1695.9)和(2322.78±1105.87)pg/ml,高于健康组的(1134.98±378.45)pg/ml(t=2.914、2.783,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1359.71±390.24 )和(1753.89±337.04)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2.447,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43±0.27)和(2.41±0.33)ng/ml,高于健康组的(1.83±0.44)ng/ml(t=4.982、4.171,均P<0.05);治疗后分别为(2.09±0.17)和(2.11±0.31)n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2.773,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1.282,均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有可能成为一种通过抗血管新生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浸润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晚期恶性肿瘤血清VEGF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晚期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食管癌)患者血清的VEGF浓度,1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477.07±374.10)pg/ml,显著高于健康成人(139.09±133.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其中治疗前血清VEGF浓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为(518.53±378.99)pg/ml,食管癌为(399.21±393.69)pg/ml,鼻咽癌为(500.68±348.48)pg/ml,与健康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44和0.019)。化疗有效患者的血清VEGF浓度(400.41±332.84)pg/ml显著低于化疗前浓度(777.10±666.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血清VEGF可作为晚期恶性肿瘤监测病情、判断放疗和预后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忠新  贾伟丽  宫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02-1903
目的:检测术前放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56例直肠癌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正常人S—VEGF为115.72±15.71μg/ml,直肠癌患者放疗前S—VEGF水平为366.88±40.58μ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为251.01±33.61μg/ml,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但仍高于健康正常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疗前直肠癌患者S—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放疗能够降低S—VEGF水平,但术前放疗后S—VEGF仍高于正常人,加用抗VEGF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很必要的。术前放疗+手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模式很可能成为直肠癌患者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前口服卡培他滨(希罗达)与放疗联合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局部进展期(T3/T4)低位直肠腺癌(距肛缘≤9Ccm)患者51例,术前给予口服卡培他滨(希罗达)并联合放疗。放疗结束后休息3—4周,按TME原则进行手术。结果3例患者临床完全消退(cCR),占5.88%,未行手术;其余48例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R0),实际保肛率90.20%(46/51),10例术后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为病理消退(pCR),总消退率为25.49%(13/51)。肿瘤降期41例,占80.39%。5年无病生存率为70.59%,总生存率为80.39%。放化疗过程中出现3、4级不良反应5例,无疾病进展、手术死亡者。结论术前口服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含量,探讨血清中VEGF和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以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Ang-2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清中VEGF和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血清中VEGF[(625.6±312.5)pg/ml]和Ang-2[(2450.2±1021.1)pg/m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321.4±102.6)pg/ml]和Ang-2[(1020.6±421.6)pg/ml]的含量(P<0.05)。NSCLC患者血清中VEGF和Ang-2的含量均与肿瘤的MVD呈正相关(r=0.525,P<0.01;r=0.612,P<0.01)。NSCLC患者血清中VEGF和Ang-2的含量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血清中VEGF和Ang-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VEGF和Ang-2 在NSCLC的血管生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NSCL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Li ZP  Han JQ  Meng XW  Yang YF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95-79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IL-6和CRP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采用Log rank 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清VEGF、IL-6和CRp分别为(591±312)pg/ml、(13.2±3.7)pg/ml和(1.14±0.87)mg/d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1±210)pg/ml、(5.4±2.0)pg/ml和(0.39±0.35)mg/dl,其中VEGF和CR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VEGF水平分别为(638±387)pg/ml和(552±2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肿瘤<5 cm和肿瘤≥5 cm患者的VEGF表达分别为(538±275)pg/ml和(647±3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IL-6表达分别为(11.7±3.2)pg/ml和(15.2±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VEGF<591 pg/ml和≥591 pg/m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33/38)和73.2%(30/41),IL-6<13.2 pg/ml和≥13.2 pg/m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4/41)和76.3%(29/38),CRP<1.14 mg/dl和≥1.14 mg/dl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35/43)和77.8%(28/36).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VEGF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VEGF水平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2,OR=0.985;P=0.011,OR=0.976).结论 血清VEGF和IL-6表达具有性别差异,血清VEGF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志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术前应用FOLF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低位直肠癌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3月以来35例术前应用FOLFOX4方案联合放疗进行新辅助治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位前切除术20例,腹会阴联合切除15例,保肛率为57.1%(20/35)。30例患者(85.7%)新辅助治疗后排便困难、便次增多、便血等症状得以改善。肿瘤完全消退5例,肿瘤部分缓解26例,病情稳定4例,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4.3%;肿瘤分期降低25例,降期率为71.4%。结论FOLFOX4术前化疗方案应用于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有效,可达到大部分患者术前肿瘤降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埃克替尼治疗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期肺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埃克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比较两组肺腺癌患者治疗反应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治疗1疗程后血清相关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在两组患者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皮疹、腹泻、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血常规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大便隐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30例肺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43.33%,而试验组达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21.12±6.56)月,对照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19.77±6.61)月(P=0.073)。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295.0 (122.67~572.54)pg/ml,试验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148.0 (56.33~337.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两组间(P=0.0585)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水平试验组要高于对照组,提示两组实验数据存在差异的趋势。结论 相比仅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组,沙利度胺联合埃克替尼可提高进展期肺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试验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对照组略有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未见严重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肺腺癌的新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疗效、组织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NSCLC患者60例,血清标本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抽取,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血清做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含量。化疗采用NP方案。结果:NSCLC患者血清VEGF含量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36.16±34.67)pg/ml和(197.22±36.40)pg/ml;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736.16±34.67)pg/ml和(406.14±56.24)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中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Ⅲ期和Ⅳ期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695.50±30.30)pg/ml和(815.95±36.85)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NSCLC肿瘤组织类型、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等无关。结论:NSCLC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化疗能够降低NSCLC患者血清VEGF表达,疗效不同的NSCLC患者化疗后VEGF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治疗前血清VEGF含量与NSCLC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的初治或未采用NP方案化疗的复治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P方案+沙利度胺)36例和对照组(NP方案)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VEGF、bFGF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RR=CR+PR)为44.4 %(16/36),临床受益(CBR)为77.8 %(28/36);对照组RR为23.8 %(5/21), CBR为42.9 %(9/21)。两组RR及CB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5.1 个月,对照组为 3.0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位TTP延长(P=0.05)。治疗组CBR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CBR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进展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CBR者治疗后血清bFGF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进展的患者治疗后血清bFGF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能显著延长晚期NSCLC患者中位TTP,提高患者的RR及CBR。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具有协同作用,且不明显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根据血清VEGF水平可推测病情进展;VEGF和bFGF在NSCLC血管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可能作为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骨肉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Ang-2和VEGF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骨肉瘤患者血清中VEGF(1234.6±824.5)pg/ml 和Ang-2(1035.5±590.2)pg/ml 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334.6±104.2)pg/ml 和Ang-2(460.3±120.6)pg/ml 的含量(P<0.01)。血清VEGF和Ang-2的含量与骨肉瘤的大小、分期及肺内转移明显相关(P<0.01)。血清中Ang-2和VEGF高表达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Ang-2和VEGF与骨肉瘤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骨肉瘤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对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辅助化放疗组(对照组)14例,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总剂量为45—50.4Gy,1.8Gy/次,每周5次,放疗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手术。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组(试验组)14例,新辅助化放疗同对照组,同时恩度7.5mg/(m^2·d),第1—14天,间歇7天重复给药,共2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试验组CR4例、PR8例、SO2例,RR85.7%。对照组CR2例、PR9例、SD3例,RR78.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治疗中未发现恩度的心脏反应和过敏反应症状。对照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6%,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保肛率92.9%,对照组保肛率78.6%。试验组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4%,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沙利度胺具有抗肿瘤血管增生的潜能.本研究旨在研究和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07年2月-2008年8月就诊的136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和对照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8例.联合组采用PC方案+沙利度胺治疗.PC方案:给予周剂量紫杉醇(PTX)+顺铂(DDP),即PTX 80 mg/m2,静滴,每周1次,连续2周;DDP 80 mg/m2,静滴,分为3 d;沙利度胺200 mg/d口服,第1天起连续给药.对照组采取单化疗,行PC方案,剂量同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0例(两组各前5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52.9%,对照组有效率为38.2%,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16);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联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568±181 pg/m1)与治疗前(309±128 pg/m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679±175 pg/m1)显著高于化疗前(261±135 pg/m1),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有提高近期疗效的趋势,能抑制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朱亮  何翰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2):181-184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卡培他滨与放疗联合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分期属T3/T4、肿块距肛缘3~9cm、无远处转移或侵犯肛管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给予口服卡培他滨1250mg/m^2,2次/日,3周为1个疗程,重复2个疗程;同时给予盆腔常规放疗,总剂量为46~50Gy,2Gy/天。放疗结束后休息3~4周,按TME原则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入组共84例,其中5例患者肿瘤临床完全消退,未手术予于随访。79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RO),实际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者80例(95.24%)。1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完全消退,加上肿瘤临床完全消退,肿瘤完全消退率(CR)达21.43%,未见疾病进展者(PD)。按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TRG),TRGO3例,TRG112例,TRG28例,TRG343例,TRG418例,病理有效率或降期(TRG2+3+4)为82.14%。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局部复发1例(1.19%),肺转移1例,肝转移2例,远处转移率为3.57%,总复发率为4.76%,1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6.74%,1年总生存率(OS)为98.51%。3级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症2例(2.40%),3度骨髓抑制1例。结论采用口服卡培他滨辅助放、化疗是高度安全有效的。术前口服卡培他滨与放疗联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肿瘤完全消退(TRG4)和中度消退(TRG2+3),明显提高了切除率和保肛手术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评价在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2例首诊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行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ng2:(1326.8±942.9)pg/ml vs. (445.0±213.0) pg/ml, P<0.01;VEGF:(846.8±459.6)pg/ml vs. (691.3±369.6) pg/ml, P<0.05]。Ang2在早期NSCLC开始明显升高,但在各进展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晚期后在越接近死亡的患者Ang2又再有上升趋势。VEGF在早期未见升高,进入进展期后逐渐升高,在未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原发灶直径越大,VEGF越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VEGF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 VEGF均明显升高, 对早期NSCLC患者检测血清Ang2较VEGF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在NSCLC进展期检测血清VEGF较Ang2更有助于评价肿瘤进展情况,在NSCLC晚期检测血清Ang2升高较VEGF更能提示临终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从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5例患者,根据胸腔积液性质分为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组(CA组)25例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组(TB组)20例,检测两组血清及胸水中HIF-1α、VEGF水平并计算胸水与血清VEGF比值(胸水/血清VEGF)和胸水与血清HIF-1α比值(胸水/血清HIF-1α),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IF-1α、VEGF、胸水/血清HIF-1α和胸水/血清VEGF鉴别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能,分析胸水HIF-1α、血清HIF-1α、胸水VEGF及血清VEGF两两联合及四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CA组胸水HIF-1α水平为(2.29±0.89) ng/ml, 高于TB组的 (0.88±0.6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组血清HIF-1α水平为(2.00±1.00)ng/ml,TB组为(1.85±0.7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和TB组胸水VEGF水平分别为(1035.31±687.64)pg/ml和(732.97±493.61)pg/ml,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91.25±278.33)pg/ml和(463.42±288.15)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胸水/血清HIF-1α水平为1.26±0.49,高于TB组的0.56±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组和TB组的胸水/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2.85±2.73和2.02±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单独检测胸水HIF-1α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85%,单独检测胸水/血清HIF-1α的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5%,而联合检测血清及胸水HIF-1α和VEGF的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100%。结论 胸水HIF-1α和胸水/血清HIF-1α水平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血清HIF-1α、胸水HIF-1α、血清VEGF和胸水VEGF可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奥曲肽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奥曲肽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q12h连用7天,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3例,采用人VEGF、IGF-1定量EIA试剂盒统一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IGF-1的含量。结果:VEGF明显下降5例(38.5%),全组治疗前均值为187.18pg/ml,治疗后均值为87.18pg/ml;IGF-1明显下降6例(46.2%),全组治疗前均值为36.65ng/ml,治疗后均值为24.52ng/ml。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IGF-1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腔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并分析影响口腔癌复发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的6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口腔癌组织中VEGF、CD83、CD1α+、Foxp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口腔癌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口腔癌复发的独立因素。结果 口腔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59.7%(40/67),与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和肿瘤体积有关(P<0.05)。CD83和Fox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35/67)和38.8%(28/67),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1α阳性表达率为41.8%(26/67),与TNM分期有关(P<0.05)。术后平均随访(31.45±6.23)个月,其中21例(31.34%)患者复发,复发患者和未复发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EGF表达情况、CD83+、CD1α+树突状细胞分布情况以及Foxp3+T细胞分布情况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VEGF表达与CD83+树突状细胞分布呈负相关,而与Foxp3+T细胞分布呈正相关(P<0.05);CD83+和CD1α+树突状细胞分布呈负相关(P<0.05);Foxp3+T细胞分布与CD1α+树突状细胞分布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VEGF阳性表达、CD1α+低分布、Foxp3+高分布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VEGF与成熟DCs数量减少有关,而不成熟DCs与Treg细胞的分布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口腔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