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为少见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以往多因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常被误诊漏诊,从而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引起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及检查技术的提高,使本病确诊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2例cVT病例的cT静脉血管成像(CTV)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典型类癌(BT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BTC,结合文献分析其CT征象。结果5例BTC位于右肺3例,左肺2例;3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直径3~5cm,圆形2例,椭圆形2例,该4例表面光滑无分叶,1例有多个浅分叶;1例肿块外侧见柱状支气管囊肿,边缘清晰锐利,其余4例未见肺内伴随病变;5例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例CT值低于心脏大血管,增强扫描3例均呈中度均匀强化。5例病灶均未见液化、钙化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CT扫描有助于部分具有典型征象BTC的诊断,但仍需与支气管原性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变的诊断和豁别诊断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123乳)溢液性乳腺病乳导管造影表现。结果单纯性乳导管扩张症11例,导管均匀扩张,管壁光滑;单纯性乳导管炎3例,导管树变细,管壁光整;乳导管扩张伴炎症45例,导管树不按比例扩张增粗;乳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导管呈“杯口状”中断,多发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表现为多支导管充盈缺损,导管节段性显示,边缘光滑;乳导管癌7例,乳导管不规则充盈缺损或中断,导管罐僵硬。结论乳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变速扫描克服多扇区重建算法引起的心率与球管旋转速度之间的谐振现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66例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当心动周期与球管旋转周期比值为2 ∶ 1与3 ∶ 2时形成谐振点,为谐振组,共16例;其余50例为非谐振组。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谐振组大部分图像质量评分为3级。非谐振组与谐振组心率相同、但选择不同球管旋转速度者图像质量评分全部为1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36.07,P<0.01)。非谐振组50例,共显示540支血管,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分支515支,占95.37%(515/540)。结论 通过变速扫描,可消除心率与球管旋转速度呈谐振状态而对图像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具有病程的缓解和复发以及病灶多发性的特点,大多以急性或亚急性的方式起病,但以脑卒中样起病、酷似急性脑梗死的MS较为少见,表现为运动障碍的患者更易误诊为脑卒中,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尽早诊断尤为关键[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形式起病的MS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及寻找对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断层显像仪)问世以来,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不如在肿瘤领域活跃.实际上,自上世纪70年代末PET显像技术就先后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和心脏受体功能等[1].CT特别是1998年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T,MDCT)的发明,为CT在诊断、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PET/CT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是将PET的功能、代谢显像与 CT的解剖形态显像结合,发挥PET和CT的各自优势,从心肌灌注、代谢、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及斑块形态等方面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功能和解剖的综合信息.作者就PET/CT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癌症病人继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ma,PE)的CT征象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PE的CT征象和临床资料,其中临床怀疑PE的15例,行直接增强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7例临床未怀疑PE,行常规平时及增强扫描;X线准值宽3—10mm/n,Pitch1.5;造影剂:Ultravist 300,50ml,注射速度3ml/s,静脉注射造影剂25—30S开始采集数据。结果 22例PE中,15例中心型,其中8例双侧,7例单侧;7例周围型;CT表现直接征象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充盈缺损或/和伏壁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叶或段实变2例,肺纹理稀疏4例,肺内毛玻璃征6例,肺膨胀不全2例,胸腔积液7例。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快速、准确且无创,对癌症病人继发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对无症状或临床未疑为PE的患者仅平扫可能漏诊。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总结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处理的2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PR、CTVB、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结论 利用螺旋CT的多种三维重建方式,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CTVB检查,并与轴位影像、MPR等后处理技术及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VB能够显示至亚段支气管腔内的结构及病变,酷似FOB所见,并可通过阻塞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25例中央型肺癌中,观察到34处管腔异常。5例气管癌、3例食管癌、甲状腺癌气管侵犯以及3例良性气管狭窄的准确地显示了狭窄的程度及范围。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亦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CTVB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可以部分代替FOB检查,不能显示粘膜改变及组织活检是其弱点,结合轴位图像及其他三维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