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第2代双源CT(DSCT)心肌灌注图像质量与重组时相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DSCT双能量成像方法扫描的患者,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正常者2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间隔5%重建出30%~80% R-R时相的图像,采用280 ms全期相时间窗,定量测量各R-R间期的每段心肌灌注碘图图像的伪影面积,计算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尖层面平均各段的伪影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脏整体平均各段伪影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以60% R-R间期时相最小[(0.31±0.28)cm2、(0.18±0.23)cm2、(0.13±0.13)cm2)、(0.22±0.18)cm2]。心尖伪影面积不同R-R间期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60% R-R间期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尖各层面平均各段碘图伪影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1,P=0.014),心尖部伪影面积最小,与中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的伪影面积(P<0.05)。结论 第2代DSCT采用280 ms全期相时间窗可提供优良的心肌灌注碘图,其中以60%左右R-R间期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能量代谢、心肌脂肪变性、微循环灌注异常等,逐步发展为心肌细胞重塑、心功能异常和心肌纤维化等。DCM起病隐匿,致病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不明确。目前可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间接检测心肌细胞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做出诊断,及时干预,并监测病情发展,逆转或延缓病情,改善预后。本文就DCM病程中不同阶段的影像检测方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心率(HR)患者优化的收缩期绝对时相、收缩期相对时相和舒张期相对时相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以确定最佳采集期相。方法 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Force CT扫描的HR≥80次/min的患者109例,其中HR80~100次/min 85例(A组),HR≥100次/min 24例(B组)。预定义收缩期绝对时相重组范围为R波后180~400 ms,分成180~240 ms、260~320 ms、340~400 ms三组,另外选取成像系统自动选择的最佳收缩期相对时相和最佳舒张期相对时相图像,评估各组各期相右冠状动脉(RCA)、锐缘支(AM)、后降支(PDA)、左主干(LM)、左前降(LAD)、对角支(D1)、左旋支(LCX)、钝缘支(OM)的图像优秀率、可诊断率和主观评分。结果 A组的绝对时相最佳收缩期位于260~320 ms, RCA、AM、PDA、LM、LAD、D1、LCX、OM的图像优秀率分别达30.59%、27.06%、58.82%、85.88%、77.65%、47.06%、62.35%、38.82%,优于其他两组(P<0.05);B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评估作用。方法:对21例(28病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VE),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对锤骨、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骨质破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2.9%和85.7%。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的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征,对两者的影像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0年5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45例TM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完成CBCT和MRI检查,统计所有患者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和咀嚼肌病变在CBCT和MRI上的特征(包括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髁突变形、骨质囊样变、关节盘移位、关节囊积液和咀嚼肌病变),并对两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TMD临床分类Ⅰ类疼痛性疾病31例(68.9%),Ⅱ类关节疾病14例(31.1%)。45例患者90个关节中,MRI检出存在TMJ和咀嚼肌病变数(71/90)显著高于CBCT检出的病变数(58/90)(P=0.032),其中MRI检出关节盘移位(19/90)、关节囊积液(28/90)和咀嚼肌水肿(22/90)例数,均显著高于CBCT检出例数(3/90)、(8/90)和(5/90)(P<0.001);CBCT检出骨质增生硬化(18/90)、髁突变形(15/90)例数,显著高于MRI检出例数(8/90)和(6/90)(P<0.05);而CBCT和MRI在检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和骨质囊样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BCT和MRI在评估TMD方面均有很高价值,其中CBCT在评估骨质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评估关节盘和软组织方面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作为一种检测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断裂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方法,其相对可靠和无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何使PCI术后患者在CCTA检查时既能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又能降低辐射剂量,仍是现在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低剂量CCTA支架成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MR的DWI序列的成像原理及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高度怀疑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先行头颅MR检查,DWI上发现极高信号,然后行头颈部CTA检查,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头颈部CTA可精确显示3级以上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附壁斑块,狭窄血管的供血区与DWI上的极高信号均一致。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DWI的检测很敏感,且具有相对特异性;CTA为病变血管的定位、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及预后初步判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颅脑MR的DWI序列上出现极高信号,应立即进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9.
陈玲  祁荣兴  刘君 《放射学实践》2022,37(5):653-657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是目前治疗AF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在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预测房颤术后复发风险,有助于消融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双源CT测量心外膜脂肪(EAT)体积和厚度,分别评价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DSCTA检查的住院患者159例,所有患者均行钙化积分(CACS)扫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分成非MS组和MS组,在CACS图像上测量EAT体积和厚度,评价EAT体积、厚度与MS的相关性。结果男性MS组EAT体积为(148.77±46.89)cm~3,明显高于非MS组[(103.09±32.12)cm~3](P0.001),而女性MS组EAT体积(123.66±39.01)cm~3与非MS组EAT体积(104.62±43.21)c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男女MS组平均EAT厚度[(7.38±1.69)cm、(7.37±1.61)cm]与非MS组平均EAT厚度[(6.75±1.68)cm、(6.95±1.68)c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3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危险因素后,男性EAT体积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P=0.024),而女性EAT体积、男女性平均EAT厚度与MS的发生均无相关性(P=0.317、P=0.403、P=0.426)。结论男性EAT体积与MS发生有关,可作为评估MS风险的一个非创伤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