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常规MRI表现,评价三维高时间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减影成像(3D-HR-MRI-SA)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患者,采用3.0TMR机行常规MR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3D-HR-MRISA,观察3D-HR-MRISA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能力。以4分法(0-3分)评价各序列对瘤灶的辨认能力。结果18例中,16例单发,2例多发,共20个病灶。17个瘤灶可见供血动脉,13个瘤灶可见引流静脉。脂肪抑制T2W1辨认瘤灶范围的累积评分(2.78±0.44)优于T1wI(1.67±1.00,P=0.013)、T2w1(2.33±0.50,P=0.035)及3I)-HR_MRIsA原始图像(1.89±0.60,P=0.009),与脂肪抑制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士0.71,P=0.169),而脂肪抑制增强T1WI辨认瘤灶范围的能力优于3D-HR-MRISA原始图像(P=0.035)。结论3D-HR—MRISA可初步评估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但在显示瘤灶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面不可替代常规序列MRI。  相似文献   
2.
DWI结合常规MRI在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禹  朱友志  康健  李大圣   《放射学实践》2010,25(4):426-429
目的:探讨DWI结合常规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共12个病灶)的MRI表现,其中6个病灶行DWI扫描。结果:12个病灶均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夹杂较丰富的低信号,均呈肌肉及其筋膜间隙塑型样表现,9个病灶向相邻肌肉内蔓延形成肌束样、羽毛状强化影。行DWI扫描的6个病灶呈高信号,ADC图上信号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DWI结合常规MRI不仅能够提高本病的定性诊断能力,而且能够更全面细致地勾勒病灶范围及边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内以单发肿块首发的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和穿刺活检确诊的13例以单发肿块首发的结内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男9例,女4例,均为单发肿块,B细胞型6例,T细胞型1例,未明确细胞来源6例,前纵隔4例,后纵隔3例,腹膜后2例,下腹部盆腔3例,小肠系膜1例。13例CT平扫呈较均匀的肌肉样密度,其中8例常规增强肿瘤实质呈中等均匀强化,3例三期增强示肿瘤实质动脉期强化轻微,静脉期呈中等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持续,肿瘤内出现坏死6例,另外2例MRI呈等T1稍长T2信号,肿瘤实质呈中等均匀强化,内无低信号坏死。长团块状9例,扁团块状2例,条块状2例。13例均有分叶改变,周围脂肪间隙受侵12例,相邻浆膜或筋膜受累共11例,后纵隔者2例侵犯骨质。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少量腹腔积液2例。包埋、包绕、环抱血管者8例。结论:胸腹内以单发肿块首发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预后较差,影像学能够准确判断肿块良恶性,直接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但仔细分析影像学特征后仍有望做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模型,观察SAH后大脑深静脉管径的变化,为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新西兰兔38只,随机分为SAH组(33只)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 组(5只)。SAH组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NS组注入等量NS作为对照。SAH组18只、NS组2只兔行显微解剖、动物行为和神经功能观察,其余分别于造模前1 d、造模后5 d行MR颅脑扫描。 结果 显微解剖示兔脑干腹侧面、侧脑室、四叠体池等部位皆有明显积血。NS组大脑深静脉直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造模前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大静脉直径为(0.57±0.13) 、(0.38±0.08) 、(1.33±0.31) mm,造模后分别为(0.42±0.08) 、 (0.25±0.12)、(1.26±0.31) mm,其中大脑内静脉与基底静脉的直径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兔SAH后大脑深静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特点,尝试分析MRI对骨巨细胞瘤侵袭性评估的潜在临床价值和对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复习1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8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5例有病理分级:Ⅰ级1例、Ⅰ~Ⅱ级2例、Ⅲ级2例.结果:肱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3例,椎骨3例,髂骨2例,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信号、T2WI及DWI呈稍高和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此外,MRI还可显示囊变、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低信号环、低信号分隔、周围骨质和软组织水肿等.ADC值图显示肿瘤实质的水分子弥散稍快于肌肉,慢于囊变/坏死和水肿.2例病理学分级Ⅲ级和1例复发的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为巨大软组中肿块、低信号环中断和关节受累,2例病理学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均突破骨皮质.结论: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有很好的符合性,提高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临床预后的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WI在检测软组织感染有无脓腔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4例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软组织感染伴脓腔形成病例,其中10例接受B超引导下抽吸排脓,2例接受手术切开排脓,1例接受病灶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感染,1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伴感染。使用1.5T MR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结果 14例共15个脓腔,其中1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多房脓腔3个,单房脓腔12个,11个脓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所有脓腔DWI均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ADC图显示12个脓腔的水分子弥散明显受限、2个不均匀受限、1个受限不明显。脓肿壁及分隔DWI均无法分辨、ADC图上8个尚可分辨、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且显示清晰。周围炎性水肿均呈长T2信号,其范围于T2W FATSAT 或STIR序列上最易分辨,于T1WI和DWI上最难分辨;增强扫描水肿区呈广泛连续的片状强化和(或)散在肌束样、线条状、斑片状不规则强化。结论 DWI可作为MR评价软组织感染是否形成脓腔的重要辅助序列,尤其对于磁共振对比剂禁忌者;常规MRI对显示感染范围、脓肿部位及其结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8.
读片窗     
张禹  李大圣  朱友志 《安徽医学》2009,30(3):354-355
患者,男性,71岁,左眼球逐渐前突伴流泪2年余,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乏力纳差,大小便正常。体检发现左侧眼球明显前突,眼裂增宽,眼睑稍肿且不能闭合,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眼球活动明显受限。1个月前曾于乡镇医院抗炎治疗1周后自觉分泌物减少。CT平扫:左眼球后肿块,以等密度为主夹杂少许稍低密度,长轴为前后径,与眼外肌和眼环后壁紧密相贴;且内直肌稍增粗,视神经未明确显示。眶壁受压呈弧形改变,但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MRI扫描:与肌肉信号相比,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夹杂囊状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内可见流空血管,其轮廓欠规则,边界尚清楚,包绕并且明显向内侧推挤神经。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请分析病变性质,答案见下期。(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参加答题,将答案发至我刊信箱ahyxzz@163.com,注明“读片窗答题”,或www.china-radiolo-gy.com或www.ahyxh.org.cn网。如答对3次,可免费赠送全年《安徽医学》杂志一套。)读片窗@张禹$合肥市解放军第105医院放射科!230031 @李大圣$合肥市解放军第105医院放射科!230031 @朱友志$合肥市解放军第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影像检查应用于胆管炎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分型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行MRI影像学检查的胆管炎患者100例,从而探究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指导意义。结果:MRI影像学结果可见,胆管形态出现扩张或狭窄,而胆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与强化。部分患者出现肝门血管鞘及周围结构或胆管炎临近的肝实质早期强化的表现,也有部分患者可见肝实质小脓肿,胰腺形态异常等表现。两种类型患者的肝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率与扩张的最大横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检查应用于胆管炎诊断,效果较好,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病理信息,提高临床的准确度,亦可以根于其对病变区动脉过度灌注的敏感性,对临床分型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学意义(P=0.016和0.003).全瓷冠断裂面分析显示,环氧树脂组全瓷冠胎面呈近远中向裂纹,无塑性形变及特征性裂纹,而离体牙组和多孔镍钛合金组全瓷冠主要呈现加载区表面锥体状裂纹及瓷层内表面放射状裂纹的混合性特征.结论 不同的代型材料对全瓷冠断裂强度及断裂类型均有影响;多孔镍钛合金组全瓷冠的断裂类型与离体牙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