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接受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的40例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32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随访2年28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鼻咽癌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规范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留及转移病灶的检出能力。材料与方法:8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其中高分化肝细胞癌20例、中分化肝细胞癌44例、低分化肝细胞癌11例、肝胆管细胞癌3例、肝腺癌2例。以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TACE后1.5~2个月18F-FDG PET、CT和血管造影对肿瘤残留及转移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80例患者肝内共104个病灶,经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及部分病理结果证实,有肿瘤残留病灶62个,PET正确检出56个,CT正确检出38个,血管造影正确检出58个;无肿瘤残留病灶42个,PET正确检出40个,CT正确检出40个,血管造影正确检出42个。PET和血管造影对肝癌TACE后肿瘤残留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3%、92.3%和93.6%、96.2%,明显高于CT(61.3%、75.0%),差异显著(P<0.01)。同时PET检出了CT和血管造影无法发现的肝外转移病灶5例。结论:CT是肝癌TACE后最常用的随访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碘油在病灶内的分布情况。18F-FDG PET显像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别肿瘤存活,特别是CT无法明确的病变,而且对于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血管造影的诊断灵敏度、准确性最高,但是属于有创性检查。将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 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髓母细胞瘤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13岁。所有病例均行MR I平扫与增强扫描,并对其临床MR 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7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位于第四脑室内3例,肿瘤内发生囊变10例。MR I扫描T1W 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 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2例沿脑脊液播散。MR I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5.5%,定性准确率达90.9%。结论MR I能提供肿瘤浸润的范围、继发改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够做出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此外,MR I还对髓母细胞瘤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静脉分流的疗效。[方法]伴有肝动静脉分流的原发性肝癌25例,行TACE联合RFA,术后1个月行CT及DSA检查。[结果]13例快速型肝动静脉分流仍然存在,5例中速型肝动静脉瘘分流量减少,7例慢速型肝动静脉瘘消失。[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肝动静脉分流,对慢速型肝动静脉分流有治疗作用,对中速型分流有一定帮助,对快速型分流无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早期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75例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预防组为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rhGM-CSF漱口,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开始分别使用rhGM-CSF漱口及对照药物(0.9%氯化钠溶液500 ml+维生素B1240 mg+丁卡因100 mg)漱口.采用通用毒性标准(CTC)评价和记录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及损伤程度.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5.2±3.2)、(12.1±2.7)、(12.0±2.6)d;t=3.725,P=0.001;t=3.939,P=0.000],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方面,预防组较对照组、治疗组减轻,预防组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68%(17/25),治疗组为92%(23/25),对照组为100%(25/25)(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预防用药能更好降低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P<0.05),治疗用药能更好地降低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rhGM-CSF早期干预能更好地改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相似文献   
7.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可以反映正常机体组织和肿瘤细胞的功能状态,在对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肺癌的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以及预后估计上都明显优于CT、MRI等形态解剖学检查,而且能间接提供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的判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PET在空间分辨率上存在不足,应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结合,以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显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标准摄取值 (SUV)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 0例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于术前行全身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测定SUV ,随访预后 ;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 ,计算肿瘤细胞PCNA表达阳性百分数 (即PCNA指数 ) ,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正常肺组织肺泡细胞PCNA指数均小于 5 % ,肺癌细胞PCNA指数为 (4 9.49± 2 1.2 4) % ,且PCNA指数与SUV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r =0 .82 6,P <0 .0 1) ,PCNA表达高的肺癌细胞有高FDG摄取趋势 ;随SUV及PCNA指数的升高 ,肺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几率升高 ,且与未出现复发或转移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UV可间接评价NSCLC细胞的增殖能力 ,亦可作为评价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颐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 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例均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不同的重建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全面、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假腔内血栓。并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内支架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