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DWI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b值时表现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现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和eADC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3例肝脏恶性肿瘤及40例良性占位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计算低、中和高b值时病灶的ADC值和eADC值及灌注ADC和e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低、中b值时,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转移瘤、肝脓肿之间,肝细胞癌(HCC)与肝脓肿之间,ADC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高b值时,在血管瘤与HCC、肝内胆管细胞癌(CCC)及FNH之间,FNH与转移瘤、CCC、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CCC之间,及转移瘤与HCC、CCC之间,ADC值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FNH与转移瘤、肝脓肿、CCC之间,肝脓肿与HCC之间灌注ADC和eADC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eADC值在HCC和CCC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ADC和eADC值,恶性肿瘤采用高b值、良性病变采用低中b值得到ADC和eADC值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CT增强特征与bFGF表达和血管生成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动脉期CT增强特征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例经病理证实的且行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微血管直径以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 ,FⅧRA)的表达部位 ,将CT的增强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bFGF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4.6% ,平均的MVD和微血管直径分别为 (3 5 .83± 10 .65 ) μm和 (11.85± 7.88) μm ,FⅧRA表达部位Ⅰ、Ⅱ、Ⅲ型病灶分别占病灶总数的 3 0 .77%、2 3 .0 8%和 46.15 %。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 (Ρ <0 .0 5 )。HCC在CT上动脉期显示的强化程度与MVD成正比 (Ρ <0 .0 5 ) ,而强化类型则与bFGF的阳性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 (Ρ <0 .0 5 ) ,强化程度和类型与其它因素未见相关性 (Ρ >0 .0 5 )。结论 CT的动脉期强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CC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bcl 2和bcl xl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以及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38例共 4 0个癌灶进行分析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bFGF、bcl 2和bcl xl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VEGF、bFGF、bcl 2和bcl x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7 5 % (31/4 0 )、75 % (30 /4 0 )、2 7 5 % (11/4 0 )和 5 0 % (2 0 /4 0 ) ,所有病灶的平均MVD为 39 3± 8 4 0。VEGF与bFGF、bcl 2与bcl xl之间明显相关 (P <0 0 1)。VEGF与bcl 2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P <0 0 5 )。在VEGF、bcl xl的阴性和阳性表达组MVD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bFGF与bcl 2、bcl xl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VEGF和bcl xl共同调控HCC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恶性31个,良性16个。所有病灶均行DCE-MRI及DWI。以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7.1%,特异性为50%、62.5%,准确率为70%、78.7%。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良恶性诊断闽值为1.20×103mm^2/s,ADC值诊断及联合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55%、87.1%,特畀性为75%、81.3%,准确性为87.23%、85.1%。结论:①DCE—MRI诊断良恶性病变特异性较低,结合DWI综合诊断能提高特异性。②DWI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高,可作为乳腺癌的筛查序列。恶性病变ADC值多≤1.20×10^3mm^2/s。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诊断的理想选择,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将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剂增强MR技术量化参数在评估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46例,术前行MR动态对比剂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根据患者手术和病理结果测量病灶最大直径,病理分级采用Edmondson法分为4级.根据病灶有无包膜及肝硬化进行分组;凡出现门静脉癌栓、周围淋巴结转移或周围子灶等之一者定为侵袭转移组,否则为阴性组.分析动态增强MR各测量参数与HCC手术和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HCC的MSI、PEI、MSD和PV均大于肝实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ER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和PV在阴、阳性侵袭转移组,MSI和PEI在有、无包膜组,MSI、PEI和PV在有、无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也与MSI、PEI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69和0.325,P值分别为0.011和0.026).另外,在侵袭转移组,Ⅰ、Ⅱ和Ⅲ型曲线分别占85.7%(6/7)、75.0%(15/20)、31.6%(6/19),与无侵袭转移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 P=0.007).本研究中其他动态增强指标在以上各组之间及Edmondson分级及有、无腹水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动态对比剂增强MR扫描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HCC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无创性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胸部CT的表现特征,提高对SLE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经临床体验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1例SLE患者进行胸部CT检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87.1%)患者可见两侧胸部的CT改变,24例(77.42%)肺部的改变出现在中下部,21例(67.74%)以中后肺部为主。SLE的主要CT表现为毛玻璃征、粟粒状结节、片状、网格状、小蜂窝状改变、肺纹理增粗、纤维条索影、胸膜下线、叶间裂增厚、胸膜下肺大泡、胸膜增厚、胸水及心包积液等。结论SLE的胸部CT表现复杂多变,可利用其判断病情的发展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脂肪抑制T2WI及重T2技术对乳糜池进行成像,探讨两种技术的优劣性。方法对142例病人进行上腹部脂肪抑制T2WI及三维MR乳糜池成像,观察两种手段显示的乳糜池的形态、位置以及汇入的小淋巴管和网状小淋巴管等情况,并根据冠状T2WI、MR乳糜池成像的原始图像及MIP图像对乳糜池的各个径线进行测量。结果乳糜池在脂肪抑制T2WI图像显示为134例(94.37%),在三维MR乳糜池成像原始图像和MIP图像显示113例(87.77%)。轴位、冠状脂肪抑制T2WI图像结合三平面定位图像可以对乳糜池的位置进行定位,大多数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水平,并位于椎体中央的前方。乳糜池变异较大,多数为管状和梭形,MIP图像上平均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6.34±10.40)mm、(5.20±2.18)mm和(5.25±2.16)mm。结论脂肪抑制T2WI可用于乳糜池的定位,重T2加权技术可以对乳糜池进行准确测量,结合两种技术可提高乳糜池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