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小柔线圈对24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特征。结果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末端腱损伤7例、中央束损伤12例、伸肌总腱损伤2例、矢状束损伤3例)的MRI主要表现为肌腱附着部的FS-PDWI信号升高,肌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肌腱内及肌腱周围组织FS-PDWI信号升高等。结论3.0T MRI检查是明确指伸肌腱结构损伤部位及程度的有效检查方法,对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在治疗上缺乏理想的阻断其发展的手段。运用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TP、TGF-β1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SCT表现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强化类型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TGF-β1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3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TP及MVD与SCT图像上的高侵袭性、包膜有关(P<0.05).TGF-β1与高侵袭性有关(P<0.05).3种因子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强化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可在-定程度上反映HCC微血管生成以及TP、TGF-β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癌CT表现的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内胆管癌 (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 ,ICC)又称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 ,是肝脏第二高发的原发恶性肿瘤 ,仅次于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ICC发生率较低 ,占原发性肝癌的 3.2 5 % [1] ,研究人员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近年来I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 。ICC具有发生隐匿、发展迅速、临床预后差等特点 ,其患者的生存率仅为 9个月[3] 。由于ICC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肿瘤标记物 ,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CT是临床上常用的肝脏疾病检查方法 ,对ICC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上认识ICC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HCC)螺旋CT(SCT)动态增强扫描特征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24例PIHCC患者行SCT动态增强检查,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对24例共28个ICC病灶用抗CD34记微血管,进行免疫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瘕组织中的MVD。结果PIHCC的SCT不同动态增强形式组建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有侵袭转移组、胆管扩张纽病灶的MVD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胆管扩张纽,结论 PIHCC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并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纾萎方和胃复春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病理组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93.18%,均高于对照组的47.62%和38.10%(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萎缩情况及胃黏膜腺体IM、ATP改变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其胃黏膜IM及ATP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3 T磁共振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TNBC和NTNBC患者的MRI表现及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TNBC与NTNBC在形态、内部强化及病理分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年龄、病灶大小、边缘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NBC。  相似文献   
8.
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方法,将103例CAG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热化瘀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和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两组主要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黏膜腺体萎缩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CAG可改善其证候、主要症状和胃黏膜腺体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各种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利用MR对36例不同位置的脊柱结核进行成像,对各种MR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6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单椎体受累3例,2个椎体受累15例,2个以上椎体受累18例,椎体破坏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②34例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椎间隙变窄或消失;③23例出现寒性脓肿,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脓肿壁明显强化并可见不规则间隔;④23例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结论:利用心可对脊柱结核的不同表现进行良好显示,为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温清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温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多塞平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总体疗效及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结论疏肝温清汤治疗D-IB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