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方法运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小柔线圈对24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特征。结果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末端腱损伤7例、中央束损伤12例、伸肌总腱损伤2例、矢状束损伤3例)的MRI主要表现为肌腱附着部的FS-PDWI信号升高,肌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肌腱内及肌腱周围组织FS-PDWI信号升高等。结论3.0T MRI检查是明确指伸肌腱结构损伤部位及程度的有效检查方法,对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多为慢性隐袭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治疗后无明显缓解,3.8%患者在发现肿瘤后才出现神经症状;96.2%在出现副肿瘤症状后才发现肿瘤,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类型有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8例、周围神经病7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4例、脑干脑炎3例、进行性小脑变性2例、边缘系统脑炎2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1例.结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容易误诊,临床早期确诊对于隐匿肿瘤的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应用MRI对腰椎峡部断裂后相关解剖位置改变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L5峡部裂病例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探讨L5峡部裂患者腰椎各部的移位情况。方法:在腰椎正中矢状面T1WI上建立以S1后上缘为原点,通过S1前上缘和后上缘的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45例L5峡部裂患者(无滑脱组15例,滑脱组30例)及100例健康成人腰椎各点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无滑脱组及滑脱组L5棘突基底部的横坐标显著增大、纵坐标显著减小。无滑脱组L4水平各测量点及L5椎体各测量点(L5椎体前下缘除外)的横坐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L5水平硬膜囊前、后缘的横坐标较正常组显著增大。滑脱组L4、L5水平各测量点(L5棘突基底部除外)的横坐标显著小于正常组。峡部裂组上述各点的横坐标与L5椎体后下缘的横坐标呈线形相关。无滑脱组及滑脱组的L5椎体下缘水平椎管前后径、硬膜囊前间隙及硬膜囊后间隙显著增宽。结论:L5峡部裂患者滑脱前期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L5椎体层面硬膜囊轻度后移。滑脱期除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以外,L4椎体及附件、硬膜囊均随L5椎体向前移位。上述空间位置的变化是造成峡部裂患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6.
针刺配合穴位离子透入治疗抑郁性神经症2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李振芝 《中国针灸》1998,18(8):465-466
应用解郁液劳宫穴离子透入 ,配合针刺鸠尾、大陵、足三里、安眠 4 、百会、四神聪 ,观察抑郁性神经症 2 5 8例 ,结果显效 83例 ,占 32 .2 % ;有效 1 36例 ,占 5 2 .7% ;无效 39例 ,占 39.1 %。总有效率为 84.9%。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病程组的分别比较 ,年龄 45岁以下、病程 6个月以内者疗效较佳 ;年龄 5 5岁以上、病程超过 1年者 ,疗效较差 (P<0 .0 1 ) ,说明本方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对年龄轻及病程短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24例腰椎峡部裂的MRI表现为腰椎峡部出现不规则状骨性缺损、脊椎滑脱、椎管前后径增大、椎间盘变形、椎间孔变形等。结论:腰椎峡部裂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可为临床评价该病提供正确、全面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55岁。因查体发现宫颈肿块1天来我院就诊。妇科查体:外阴及阴道未见明显异常,宫颈光滑,萎缩不良。宫颈质硬增粗,未见明显肿块。经阴超声发现:子宫颈部前壁可见2.6cm×1.7cm不均质回声区,边界欠清,内未见血流.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系新生儿,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约10 min开始出现呻吟,口吐少许泡沫,以"呻吟、呼吸急促待诊;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转入新生儿科,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9+4周,无宫内窘迫,经会阴侧切分娩出生,出生体质量约3 450 g,羊水、胎盘、脐带均无异常,患儿体温:36.2℃,脉搏145次/min,呼吸80次/min,体格检查:足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与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脑卒中患者163例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1例),脑梗死组(37例),脑出血组(39例);以同期住院的50岁以上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采用MRI(T1WI、T2WI、DWI、MRA)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观察脑微出血、卒中病灶、腔隙性梗死灶情况.结果 脑出血组CMB的发生率最高和CMB的数最多,分别为75.6%和(14.5±11.6)个;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分别为[55.3%和(8.1±3.4)个]和[37.8%和(4.5±2.6)个],3组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9.7%和(0.3±0.1)个](P<0.01~0.001)和对照组[9.3%和(0.2±0.1)](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灶数和CMB数正相关(r=0.342,P<0.001),脑出血组脑出血的次数与CMB数呈正相关(r=0.402,P<0.001).结论脑微出血与脑卒中密切相关,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增高,提示更为严重的脑内微血管病变及可能的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