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正近年来,分析多种生物分子的"组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1-9],组学作为一些种类个体的系统集合,如构成生物体所有蛋白质的组合即蛋白组学和构成生物体所有代谢物的组合即代谢组学和已经成为还原现象本质的重要方法。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有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随之延伸出的代谢组学及多肽组学等。其中,代谢组学作为研究细胞和生物体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的新学科,是快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学科,在诸多生物医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关注[10]。代谢组学以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疾病对照患者(DC)和健康对照者(HC)的血浆代谢组。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明确任意两组间的代谢物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含量异常的代谢物对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S与DC组、S与HC组、DC与HC组间分别有26、16、23种含量不同的代谢物。其中,12种代谢物在S组与DC组和S组与HC组间均差异显著。ROC曲线检测显示这12种代谢物中的丁酸、2-哌啶甲酸、焦谷氨酸和棕榈酸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均有较高敏感性或特异性。结论代谢组学研究是探寻脑梗死生物学标志物的有力工具。丁酸、焦谷氨酸、2-哌啶甲酸和棕榈酸可能成为脑梗死的潜在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原代提取大鼠BMSCs并培养至第5代。电离毁损锥体束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术后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动物行行为学评分和骨骼肌ATP酶染色,检测腓肠肌H反射。结果 (1)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肢体肌张力增高,感觉、运动及平衡功能受损;腓肠肌H反射潜伏期缩短以及波峰值升高;骨骼肌I/II型肌纤维比例增高(P<0.05),并持续至术后28 d。(2)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经尾静脉输注BMSCs后各项神经功能表现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结论电离毁损锥体束可稳定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BMSCs输入可有效的降低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中医古籍中有关搐鼻法的论述进行整理与分析。搐鼻法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鼻腔,从而通窍取嚏 以治病。搐鼻法的中医取效机制与鼻为邪之出入通道之一有关,其取嚏机制与吐法类似,二者均具有通滞、祛邪外出、升 提、解肌作用。中医古籍中,搐鼻法最常用于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中风、猝死等急性病症的治疗;其次,在头痛、黄疸、 盘肠生产(即生产时子肠脱出)、转胎(即胎位不正)、小儿惊风、鼻渊、目生翳障、瘟疫等内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鼻 喉科疾病及传染病中也可散见其运用。搐鼻法常用药有皂荚、赤小豆、鹅不食草、瓜蒂、生半夏、细辛、麝香、荜茇、藜 芦、蓖麻子、川芎、莱菔子等。探析中医古籍中有关搐鼻法的论述,可为搐鼻法的现代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现象.也是家长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为主的婴幼儿,其反复感染多与护理不当、人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人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缺铁、锌)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4种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长与增殖性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s ,分别在DMEM-LG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DMEM-LG+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DMEM/F12+10 ng/mL bFGF培养条件下贴壁培养,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特征,绘制第4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各培养条件下的BMSCs进行细胞表面标志CD45、CD29和CD90的检测。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的 BMSCs 生长速度不同。加入 bFGF 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速度较单用 DMEM -LG 或DMEM/F12培养条件下更快(P<0.05)。 DMEM-LG+10 ng/mL bFGF的培养效果最佳,细胞密度高,生长状态良好。4种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D29及CD90,阴性表达CD45。结论短期培养过程中加入bFGF不引起BMSCs分化,DMEM-LG+10 ng/mL bFGF是较理想的BMSCs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