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金刚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疗效与耐受性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美金刚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AD患者258例(MMSE检查5~18分),随机分入安慰剂组(PBO,n=130)或美金刚组(MEM,n=128),分别仅给予安慰剂或安慰剂及美金刚(10~20mg/d)治疗,共16周。主要疗效评估以坚持服用研究药物并在第16周接受严重障碍量表(SIB)评估的患者(完成16周研究集,CS16集)为对象,以SIB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变化为指标;次要疗效评估分别以CS16集和全分析集(FAS)为对象,以MMSE、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和AD合作研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CS-ADL19)为指标。安全性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不良事件。结果 共236例患者(MEM 117例;PBO 119例)进入疗效分析,尽管两组的SIB评分均较基线时有所提高,两组的主要和次要疗效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st—hoc数据评估发现有两个因素造成疗效分析结果的偏倚,舍弃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患者数据后再次进行分析:美金刚组(n=94)的16周末SIB(MEM:PBO=2.2:0.3,P=0.04)、MMSE(MEM:PBO=1.0:0.1,P=0.03)和ADL评分变化(MEM:PBO=0.1:-1.6,P=0.02)与安慰剂组(n=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美金刚的疗效优于安慰剂,显著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使日常生活能力维持稳定。美金刚的耐受性良好,其不良事件特征与安慰剂相似。结论 本研究为已有资料提供了更多支持,表明美金刚对中重度AD患者有效、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application of peri- pheral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 determination and 6 noninvasive autonomic functional test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 betic neuropathy. Among the 150 cases of new- ly discovered diabetics investigated during ex- tensive survey in Sha.nghai, 135 cases of tlia.- betic neuropathy were diagnosed. In this group, patients with both neurologic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found in 56 cases, only symptoms with no signs in 50, only sign.s with no symp- toms in 8 and both symptoms and signs absent but diagnosis. based on special tests in 21. Th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the median n., ulnar n., and fibular n. were ascer- tained on JD Type II electromyography. The velocity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slower in diabetics with neuropath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reflex and tibial n. Iatency were found to be prolonged in diabetic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is negative cor- relation 'oetween the MNCV and fa.sting plas- ma glucose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reflex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indicating that hyperglycemia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uropathy.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NCV, age and duration of d[iabet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uropathy, besides the symptoms and signs,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4 0f the 6 noninvasive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test are valuable and reliable diagnostic procetl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rom other causes of neuropathy is also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浆铜蓝蛋白(CP)低下为其特征性生化表现,体内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需在CP的酶促作用下自由基才得以迅速清除,由此推想HLD患者有可能存在氧自由基的慢性损害。近年的研究认为组织及血液中α_2-巨球蛋白(α_2-M)不仅为一种血浆蛋白酶抑制剂,而且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本文同时测定HLD患者血浆α_2-M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探讨其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诊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1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诊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13例病因分析姚景莉,董俭,谢瑞满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组病因未明,主要影响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和/或锥体束的运动系统变性疾病。自1874年Charcot首次描述本病以来,有关的临床诊断和分型已有很多报道[1]。随着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相似文献   
7.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19Z例卒中患者、95例高血压病人和124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CVD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为0.58,明显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2)和正常对照组(P<0.01),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腔隙性梗死(LACI)组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CE*DD基因型与卒中无明显相关性(P<0.08),而与LACI存在明显相关性(P=0.048)。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在LACI的形成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Refsum综合征(附一例报告)姚景莉,丁卫祥本病又称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Heredopathiaatactiapolyneuritiformis),国内报道极少见,现将我院所见的1例报道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49岁,会计,1992年8月...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某社区人群高血压的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人群高血压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对望新乡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普查所得的所有高血压患进行连续的动态监测和管理;用EPI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被管理的所有高血压患的监测数据输入电脑,分析高血压患在被管理的过程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的血压水平在一年四季中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间断性服药的人群血压波动剧烈。忽高忽低,每年都有较多的波峰和波谷。结论 对临界高血压患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效果显。  相似文献   
10.
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巴曲酶(batroxobin)可否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并经CT及(或)MRI证实的急性ICVD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65±s10a,用巴曲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首次剂量10BU,维持剂量5BU,隔日1次,1个疗程共3次。结果:4wk显效率53%,总有效率84%,作用迅速,用药后72h内出现疗效者87%,同时使血清凝血因子1显著降低,交链纤维蛋白降解物显著增高。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是一种新型强力单成分溶栓剂,治疗急性ICVD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