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时程慢性束缚水浸应激对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的损伤,量化分析细胞内不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实验3d、7 d、28 d组和对照3 d、7 d、28 d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日给予束缚水浸1 h,对照组自由摄食饮水;禁食12 h后分别于第4、8、29天晨脱颈处死,每组中的3只大鼠被各取胃窦组织2块放入3%戊二醛中固定并送电镜室镜检.将损伤的严重程度分成0-3级并以此标准计分并计算.结果:不同应激时间组大鼠胃窦ICC的核周间隙、基膜、内质网的损伤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缝隙连接和线粒体的损伤积分有明显差异,胞质溶解、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异常程度积分有极显著性差异:量化分析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超微结构受损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缝隙连接、线粒体、胞质和粗面内质网等方面.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胃窦ICC超微结构的损伤,不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随应激的延长有所差别;量化分析可以显示不同细胞器受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11月初次行胃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呈阴性的成人患者23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儿童患者31例(年龄<14岁).对以上患者行胃镜取胃黏膜组织做连续切片,HE染色及WS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成人组患者组织内可观察到微、小动脉腔堵塞和(或)灶性出血病变,其中16例(8.8%)黏膜和(或)黏膜下层见微、小动脉腔部分或完全堵塞,82例(45.6%)仅有黏膜灶性出血,82例(45.6%)两种病变同时存在.微、小动脉腔堵塞病变以移行部检出率最高(65.2%,P=0.159),灶性出血病变以底体部检出率最高(65.6%,P=0.001).微、小动脉腔堵塞病变组烧心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动脉腔堵塞/出血病变组(x2=8.564,P=0.003).儿童组中96.8%(30/31)的患者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微、小动脉腔堵塞和(或)灶性出血病变.结论 胃微、小动脉堵塞引起的黏膜缺血比较常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可能是导致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改良苏木色精-伊红染色效果量化评价系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木色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学技术中最基本的染色方法,在病理技术中广泛应用。但其染色效果的评价系统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这给临床诊断、临床病理医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疗效观察、科研、教学都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也阻碍了病理技术向纵深发展的速度。2007年9月,“徕卡杯”病理技术邀请赛暨研讨会上第1次提出了HE染色的半定量评价标准,给HE染色评价带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时程慢性束缚水浸应激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150 g左右SD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实验3、7、28 d组和对照3、7、28 d组,每组8只.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大鼠体重、一般状况及行为学指标.实验组23℃水域箱内束缚水浸1 h/d,对照组自由摄食饮水.采用半固体排空实验(阿拉伯胶炭糊)来检测胃排空率,数据录入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①体重增加情况:不同组别和不同应激时间这两个因素对体重增加的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②胃排空率:对照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 d组间(实验3d组与对照3 d组)大鼠胃排空率无差异;而7 d组间和28 d组间比较则明显异常.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胃排空率呈现了先增高(7 d时)后降低(28 d)的变化趋势,且实验3 d组与7 d组、7 d组与28 d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而3 d组与28 d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同时程的慢性束缚水浸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胃排空率改变;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关于慢性胃炎病理报告规范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我国各地医院病理科在慢性胃炎内镜活检取材的标本块数、部位及病理报告书写格式不统一以致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问题,本文针对过去病理报告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目前最常见的Hp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包括与胃癌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推荐了各种不同常见胃炎报告的书写方式.指出病理报告对指导临床医生制订治疗对策及估计预后,尤其是预防癌变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强调提出病理医生必须密切联系临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病理报告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0-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53559例病例的相关资料.对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在内镜所见、炎症浸润、癌前病变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heilmannii感染病例的检出率为0.1%(46/53559);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螺旋杆菌定植量较少(P<0.001),胃黏膜急、慢性炎症程度轻(P<0.001),内镜下溃疡性病变更为少见(P=0.021).此外,两组病例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细菌定植量仅与胃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相关(P=0.02).报道1例伴发H.heilmannii感染的胃印戒细胞癌病例.结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非常少见且其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H.heilmannii在胃恶性相关性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与H.pylori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源性生物素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方法:14例结肠黏膜组织标本按不同的免疫学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结果:8例出现内源性生物素阳性表达(57.14%),主要位于表面上皮细胞胞质,尤其近基底侧.15%蛋清封闭液可以封闭结肠组织中的内源性生物素.传统SP法、SP法 15%蛋清液、PV-6002两步法和改进后的两步法Bax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2例(85.71%)、10例(71.43%)、4例(28.57%)和8例(57.14%),在这四种方法中Bax中等强度以上表达数分别为10例、6例、0例和5例.结论:内源性生物素在结肠组织中主要表达在表面上皮细胞胞质,尤其是近基底侧;免疫组化时可首选生物素标记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巴氏染色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组织细胞科研与临床脱落细胞检查工作中 ,它是一种常用细胞染色技术。在巴氏脱落细胞染色检查工作中 ,我们发现采集于同一病人的同次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以不同的细胞保存方法处理涂片 ,并以 HYJ1 999苏木精液、EA36多色染液染色技术处理 ,其细胞质成分着色发生异染性。由于临床根据阴道壁上皮细胞角化程度来判断病人激素水平的依据 ,故有必要将相关现象描述如下 :我们选用对组织成分固定机理差距较大的三种方法比较。方法一 :空气干燥固定法。方法二 :1 0 %福尔马林固定法。方法三 :95 %乙醇固定法。方法一 :取…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银盐染色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银染法)(商品名:幽必现)的稳定性。方法将试剂盒分别保存于室温和-15~5℃环境中,抽样测定其特异性、精密性、灵敏度、批内差异、批间差异,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并预测有效期。结果幽必现在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储运环境的敏感性、特异性、批内不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批间差异。结论幽必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期至少2年或2~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