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克隆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患者体内不同部位的HIV-1B gp120基因,并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中表达.方法 分别以一例ADC患者尸检标本的外周(淋巴结)和中枢(脉络丛、大脑枕叶白质)来源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IV-1 gp120基因,序列测定后,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gp120/pcDNA3.1(+),将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IV-IB g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了ADC患者体内外周淋巴结、脉络丛、大脑枕叶白质3个部位的HIV-1B gp120基因,所构建的表达质粒gp120/pcDNA3.1(+)转染U87细胞后可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ADC患者不同部位来源的HIV-1B gp120基因均可在U87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IV-1B gp120包膜蛋白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痴呆综合症患者体内HIV-1 tat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痴呆综合症(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患者体内外周和中枢不同组织部位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的变异并对其进行表达,用于研究HIV-1 Tat变异对其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     从ADC病例尸检标本的脾脏(spleen,SPL)、脑膜(meninges, MG)和基底核(basal ganglia,BG)3个部位的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出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GEM-T克隆载体中,测序证实为HIV-1 tat基因,BioEdit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将克隆载体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GEX-KG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KG-tat转化BL21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检验和鉴定。结果    成功克隆了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外周和中枢部位的Tat氨基酸序列不同;构建了pGEX KG-tat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Tat蛋白,SDS 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蛋白为Tat蛋白。结论     ADC患者外周和中枢不同组织部位的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所编码的Tat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变异,在原核细胞中对其进行了高效表达,为Tat蛋白的神经毒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水平。方法 2013—2018年应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影响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各种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如建设信息化系统、倡导迎前式预检分诊、加强培训和演练、调整奖惩政策等措施,全面提升传染病的报告和管理水平。结果通过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量逐年上升,且增长速度快于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增长速度;传染病就诊科室正确率、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完整率和正确率均已达或接近100%。结论使用鱼骨图分析法可有效改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 dementia complex,ADC)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并发症之一,常出现在HIV感染的晚期.主要表现为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如运动迟缓、共济失调,感情淡漠等[1].  相似文献   
5.
闫玉芬 《中国医刊》2003,38(3):32-33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头颅CT早期诊断有假阴性,头颅MRI检出率高。结论:对早期出现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有梗阻性脑积水者预后不良,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68例住院患者的头颅CT和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中老年脑梗死34例。病变通常为腔隙性或位于大脑皮质静区和非优势半球的枕叶或顶叶区,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头痛,眩晕,一过性肢体麻木或乏力,语言不清等。结论应充分认识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对症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每个人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在整体护理工作中,语言的刺激可起到治疗性作用,也可起到致病性作用。如何运用语言,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 ,但不典型病例误诊率高 ,现将本院自 1 995年以来误诊的 2 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均为 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男 9例 ,女 1 6例 ,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个别同时经腰穿检查确诊。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CT扫描对早期和少量的SAH的检出率不如脑脊液检查。如 1 2小时后CT阴性须行腰穿 ,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可支持诊断[1 ] 。本组病例有的入院时未做头颅CT首先考虑其他病 ,后均经头颅CT扫描 ,部分患者经CT检查后确诊 ,有的不能确诊行腰穿检查确诊。头颅CT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优化住院患者检查流程,探索"一站式"住院检查服务,提高住院检查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比较流程再造前后患者预约排队等候时间、预约检查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流程改造效果。结果流程改造有效减少了患者院内穿梭次数、排队次数,预约排队等候时间及平均预约检查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患者及临床科室对检查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建立住院患者检查中心及进行流程改进,实现了一站式、分时段精准预约和一站式住院检查服务,缩短了住院患者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提升了住院检查服务效率,实现了临床及患者满意度双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情况,为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组织(淋巴结、脾脏)和中枢神经组织(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基底核)共7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转化、氨苄青霉素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部位挑取5个菌落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MEGA4软件比对并生成系统进化树、计算基因距离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不同组织的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存在差异;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tat第一外显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1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特别是中枢基底核5个序列及颞叶1个序列Q54R的变异值得关注.结论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序列与标准序列存在差异,并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存在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是否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1 tat exon 1 gene from a patient with AIDS dementia complex( ADC), so as to research the pathogenesis of ADC. Methods The tat gene was amplified with nested PCR from genomic DNA which was extracted from lymph node, spleen and different brain tissues( meninges, grey matter from frontal cortex, white matter from frontal cortex, tempor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 of a patient who died of ADC.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after transformation and selection by ampicillin and blue/white spotting. Five of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HIV-1 tat sequences were processed with BioEdit and MEGA4. With the softwares, Neighbor-Joining tree, p-Distances, values of ds/dn, and analysis of amino acid motifs were all done. Results The samples were all identified as HIV-1 B and genetic variation exists in HIV-1 tat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tissue;Compared with HXB2, sixteen site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 nce coded by the HIV-1 tat gene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patient changed. In addition, part of the chang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periphery and brain,especially, the five Q54R changes from basal ganglia and one Q54R change from temporal cortex are deserve to follow with interest. Conclusion Variations exist in the HIV-1 tat genes extracted from the ADC patient and the variations from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e tissues were different, whether the variations concern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DC need mo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