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优选萎胃宁浓缩丸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提取量、正丁醇浸出物、乙酸乙酯浸出物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2次,溶剂用量16倍,每次提取时间65min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所得提取工艺稳定性好,可用于萎胃宁浓缩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2003年军队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对涉及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及强度等做出重点分析.结果:发现在516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存在着给药剂型较为集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偏高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非合理用药的现象.结论: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甲状腺膜抗原,制备Graves病大鼠模型,用于候选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提取SD大鼠甲状腺膜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以1∶1的比例乳化制备膜抗原。SD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9个致敏-发敏梯度时间间隔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四肢皮下注射膜抗原,3次致敏,3次发敏。d110进行症状评分,d115进行心电图检测,ELISA检测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干抗素-γ(IFN-γ),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脾脏病理变化;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回归时效方程,确定致敏和发敏时间间隔的半数有效时间(ET50)。结果:指标效能与对数间隔时间回归所得时效曲线呈"S"型,方程为Y=0.03+0.69/[1+10(7.7 1 x-21.35)],ET50=587.10 h。结论:本实验通过确定膜抗原致敏与发敏的最适时间间隔,制备了Graves病药效模型,该模型符合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可用于候选药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苦参提取物进行208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的11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98株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分别为1 185μg/ml和286μg/ml。结论苦参提取物对208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詹云静  赵磊  武晓玉  余晓晖 《中药材》2008,31(4):530-532
目的对金沙绢毛菊进行鉴别,并同时建立测定金沙绢毛菊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沙绢毛菊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鉴别,并采用RP-HPLC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87130.0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mm,柱温25℃.结果齐墩果酸在0.44~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08.1075X-2.2928(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94%,RSD=1.3%;熊果酸在0.50~5.5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113.1934X-20.985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71%,RSD=1.0%.结论薄层色谱法呈现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可用于金沙绢毛菊的鉴别;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清除肝内巨噬细胞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采用皮下注射橄榄油和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肝损伤模型。在实验d70,再将每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脂质体(PL)或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处理。在实验d105,使用BL-420F生理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肝脏在体门静脉压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sCD163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16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结果 在对照组内,CL处理大鼠血清sCD163水平为(798.6±61.9) pg/L,显著低于PL处理组[(848.3±26.2) pg/L,P<0.05];在模型组内,CL处理大鼠肝脏指数和门静脉压力分别为(4.7±0.8)和(10.6±2.0) mmHg,显著低于PL处理组[分别为(5.6±1.3)和(12.4±2.7) mmHg,P<0.05];模型组CL处理大鼠血清ALT、AST和sCD163水平分别为(69.9±21.4) U/L、(202.8±14.2) U/L和(980.1±122.3) pg/L,与PL处理大鼠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7.8±39.6) U/L、(290.6±168.1) U/L和(1083.2±97.2) pg/L,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处理大鼠肝组织CD163和iNOS蛋白阳性表达较PL处理大鼠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结论 巨噬细胞参与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清除巨噬细胞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7.
702篇论文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收到的药学类稿件的质量,分析主要的退稿原因,为即将投稿的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表归纳《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08-2009年收到的药学论文录用和退稿情况,分析退稿论文的主要类型及其退稿原因。结果:《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08-2009年退稿论文共424篇,退稿率为60.40%。退稿论文的主要类型为综述(19.10%),其次为实验研究类、用药分析类、病例报道类、临床评价类论文等;主要的退稿原因为实用性差(占29.48%),即重复性研究、讨论肤浅、文献陈旧、无新观点等;其次为科学性差(占22.88%),即设计不合理、方法有误、数据不可信等,包括病例adr判定不成立等。结论:应加强临床药学类论文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影响急进4010m高原大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诸因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高原后以及急进高原返回平原后,影响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诸因素变化。方法: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在平原地区(上海55 m)、急进高原(甘肃玛曲4010 m)和急进高原返回平原后,于大鼠眼眶采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完整摘取脑、肺、肾后进行病理改变的研究。结果: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pH值、缓冲碱、碱剩余、总二氧化碳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血清钠离子浓度、乳酸脱氢酶以及总蛋白显著降低(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清氯离子浓度、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均P<0.05);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较pH值、缓冲碱、碱剩余、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乳酸脱氢酶以及总蛋白显著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清氯离子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显著升高(均P<0.05);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与急进高原组比较血红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均P<0.05),总蛋白、总胆红素及尿素显著升高(均P<0.05)。病理结果可见急进高原组与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泡壁增厚、充血、水肿,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间隔增宽,中性粒细胞浸润;大脑神经元细胞水肿并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海马神经元变性,核固缩;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结论:急进高原与急进高原返回平原组大鼠血气指标、生化指标以及心、肝、肾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脑、肺、肾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严重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化学成分(群)作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采用多种方法分离分析中药及其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一直是中药治病防病研究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重要问题。传统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耗事、浪费溶剂和样品的不可逆吸附等缺陷,并且分离过程中无法给出药理参数的基本信息,因而无法对活性成分进行高效准确定位。近年来从细胞层次研究药物成分与受体的结合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目前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细胞膜色谱法(CMC),将现有色谱及质谱技术、细胞生物学与受体药理学结合起来,能够正确反映活性部位、活性成分与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复杂中药体系中有效部位筛选、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高通量筛选具有独特优势。该文综述了CMC的原理、特点、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领域中的细胞膜模型及其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研究方法和未来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为CMC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氨甲喋呤对映体对ECV304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及其对映体[(+)MTX、(-)MTX]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ECV304细胞,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碘化丙啶(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0.1~150μmol·L-1范围内,(+)MTX、(-)MTX和(±)MTX作用于ECV304细胞24、48、72h,均抑制细胞ECV304增殖,但抑制强度依次为(+)MTX>(±)MTX>(-)MTX,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TX、(+)MTX和(-)MTX作用ECV304细胞不同时间后,出现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等形态学改变。用10μmol·L-1的(+)MTX、(-)MTX和(±)MTX作用ECV304细胞48h后,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ECV304细胞周期的影响,表明MTX消旋体及单一体干扰ECV304细胞DNA合成。结论(+)MTX和(-)MTX对ECV304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具有化学结构的立体选择性,(+)MTX的抗ECV304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MT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