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以蒙特卡罗EGS4算法(Monte Carlo EGS4,MC EGS4)为基础,用时序性SPECT/CT检查探讨核素内照射治疗吸收剂量的计算方法.方法 用体模标定153Sm放射性浓度与SPE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用RMI467型CT体模标定不同组织物理密度与CT图像灰度值的关系;优化MC EGS4计算程序.以此为基础,通过时序性SPECT/CT检查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测定,计算4例肿瘤多发骨转移患者153Sm-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按体重注射24.1 MBq/kg)内照射治疗后不同靶器官的三维吸收剂量分布和病灶、骨髓、脊髓、盆腔性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SPECT和CT图像的灰度值分别与153Sm放射性浓度和组织物理密度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P<0.05).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骨转移灶的153Sm-EDTMP吸收剂量分布明显不均,放射性累积中心点吸收剂量最高,边缘区域剂量降低.1例患者最高点内照射吸收剂量率为4.3×10-8 Gy·s-1,左髂骨转移灶最高吸收剂量约为5.6 Gy,病灶边缘吸收剂量为2.0 Gy.其他3例患者病灶最高点吸收剂量率分别为4.5×10-8,3.5×10-8,3.8×10-8 Gy·s-1.结论 基于MC EGS4算法,用时序性SPECT/CT可计算核素内照射治疗患者的病灶和其他靶器官吸收剂量及其三维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联合X线诊断鼻咽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行SPECT全身骨核素显像和X线检查.结果 60例鼻咽癌经SPECT和X线共同诊断为骨转移53.3% (32/60), SPECT显像阳性率为78.3%(47/60), 假阳性率为16.7% ;X 线诊断阳性率为45%(27/60), 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多见,其余依次为胸部、骨盆、肢体和颅骨.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与X线联合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鼻咽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钐——153乙二胺四甲撑膦酸治疗鼻咽癌骨转移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樊卫  曾宗渊 《癌症》1997,16(4):291-292
目的:骨转移是鼻咽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常见方式。临床上表现骨痛,骨折及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外照射和化疗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方法:采用钐-153乙二胺四甲撑膦酸内照射治疗NPC骨转移患者50例。18例患者治疗一疗程,剂量55.5MBq/Kg,32例患者治疗二个疗程,剂量为111MBq/Kg。根据病人的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来判定疗效,观察时间不少于8周。结果:本组的部有效率85%,骨髓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显像与双侧髂棘穿刺活检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中心2005年7月~2007年6月81例初诊DLBC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及双侧髂棘穿刺活检,其中9例患者PET/CT指导下行其它部位骨髓FDG高代谢灶穿刺活检。[结果]81例初诊DLBCL患者中,共20例确诊伴有骨髓浸润。^18F-FDG PET/CT显像见23例骨髓代谢活跃灶,其中17例病理确诊骨髓浸润;双侧髂棘穿刺活检11例患者确诊骨髓浸润。^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髓浸润的阳性率为85%(17/20),双侧髂棘穿刺活检诊断骨髓浸润的阳性率为55%(11/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以全面评价骨髓状况,较双侧髂棘穿刺活检能发现更多的骨髓浸润患者和更多的病灶;在骨髓代谢活跃部位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乳腺显像装置对^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多医疗中心采用广东省人民医院设计的乳腺显像装置行^99Tc^m-MIBI乳腺显像,采用特殊俯卧位检查。721例受检查^99Tc^m-MIBI乳腺显像结果均与病理检查资料对照。其中行B超检查137例,红外线检查86例,针吸细胞学检查112例。结果:^99Tc^m-MIBI乳腺显像、B超、红外线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28%、75.44%、69.44%、80.90%,特异性分别为87.0%、75.00%、54.00%、100%。结论:应用该显像装置的^99Tc^m-MIBI乳腺显像对诊断乳腺肿块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病因复杂,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挑战性。一体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PET/MR)检查,通过PET与MR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优势互补,形成整合优势。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如何缩短PET/MR扫描时长、选择适宜的个性化扫描协议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文献复习和大量临床应用积累基础上,建立基于病灶是否具有显像剂聚集的简繁不同的MRI的成像协议和报告关键信息的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癌胚抗原(CEA)、CA242、CA125和甲胎蛋白(AFP)联合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患者TNM分期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关系。结果不同TNM分期与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相关性。Ⅲ期和Ⅳ期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经过化疗后CA19-9、CA242、CA125和AF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CE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CEA、CA19-9、CA242、CA125以及AFP阳性表达率均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比较表明,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9-9、CA242、CA124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结论 CA19-9、CEA、CA242、CA125和AFP与肿瘤患者TNM分期有着显著相关性,其表达水平以及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糖蛋白抗原(CA)50、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癌胚抗原(CEA)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110例食管鳞癌患者和10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NSE、CYFRA21-1、CA50、SCC和CEA的单项及联合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NSE、CYFRA21-1、CA50、SCC和CEA检测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NSE、CYFRA21-1、CA50、SCC和CEA诊断食管鳞癌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为93.64%、86.73%。结论 NSE、CYFRA21-1、CA50、SCC和CEA 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食管鳞癌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131I-BAC5和CT-BAC5联合应用对鼻咽癌CNE-2细胞微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膜毒素(CT)和131I与抗鼻咽癌(NPC)单克隆抗体BAC5的偶联物,对NPC CNE-2细胞微球的抑制或破坏作用。方法 采用氯胺-T法制备131-I-BAC5,并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偶联CT-BAC5,分别或联合应用于NPC CNE-2细胞微球,观察微球生长的体积变化率和评价其受抑制或受破坏的情况,结果 CT和BAC5的偶联率为32.4%,与对照组比较,CT对微球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CT-BAC5的偶联率为32.4%,与对照组比较,CT对微球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CT-BAC5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131I-BAC5,131I-BAC5+CT-BAC5有非常明显的破坏作用(P<0.01),结论 肿瘤多细胞微球是一种用于体外研究肿瘤治疗效果的理想模型之一,CT-BAC5和131I-BAC5联合免疫导向治疗NPC比单项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