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布鲁氏菌鉴定方法。方法 以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保守区为靶标区域设计特异的引物和crRNA,建立鉴定布鲁氏菌的CRISPR/Cas13a方法。通过对纯菌株以及临床需氧血培养阳性菌液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梯度稀释法评估其检测下限。结果 建立了基于CRISPR/Cas13a的布鲁氏菌快速鉴定方法,其检测下限可达10 fg/μL。通过鉴定64株布鲁氏菌、56株非布鲁氏菌、人DNA以及57例临床需氧血培养阳性菌液,计算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100%。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布鲁氏菌鉴定方法,可用于临床需氧血培养阳性后快速鉴定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2.
三种不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三种不同术式的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并观察疗效。方法1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膀胱扩大手术。其中7例(10侧)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2例行自体膀胱扩大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扩大术。术后随访1~42月,经B超或磁共振尿路造影(MRU)、肾功能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患者肾积水明显缓解或消失;4例血清肌酐明显下降;10侧膀胱输尿管返流均消失,膀胱容量和顺应性明显改善。自体膀胱扩大中的1例脊膜膨出患者,术后1月膀胱容量增加了13 mL,但顺应性改善不明显;另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过反射症状得到部分缓解。接受输尿管膀胱扩大术的1例隐性骶裂患者,术后膀胱容量增加显著,肾积水状况改善,血清肌酐下降。本组9例患者术后均能掌握并坚持自行间歇导尿术。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仍然是目前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治疗的金标准。有返流性巨输尿管的患者(尤其小儿)可选择输尿管膀胱扩大术。自体膀胱扩大术的选择要慎重,相对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来说其容量扩大有限,疗效尚待大样本长期的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NA芯片筛选出的前列腺癌(PC)差异表达基因Hepsin在P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Hepsin在正常前列腺组织、PC组织及PC细胞系中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epsin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PC标本、15例前列腺增生(BPH)标本和6例正常前列腺标本的Hepsin表达水平。结果在mRNA水平,Hepsin在P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26),但在PC细胞系中的表达并不增高。在蛋白表达水平,正常前列腺组织未表达Hepsin,而PC及PC细胞系均表达Hepsin。PC和BPH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阳性,但两者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而正常前列腺标本为阴性。结论Hepsin在PC中的表达增高,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以及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4.
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学改变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腰椎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反射减弱但膀胱容量缩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超过40cmH2O的患者先采用M受体阻滞剂或肉毒毒素A膀胱壁注射治疗.待膀胱有足够大的容量、能够低压储尿时再应用间歇导尿、留置导尿等方法在无膀胱内高压的条件下实现膀胱的完全排空;逼尿肌无反射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选择间歇导尿。结果:27例患者中逼尿肌反射亢进2例,逼尿肌无反射18例,逼尿肌反射减弱7例;排尿期膀胱颈开放7例,部分开放12例,未开放8例;外括约肌痉挛24例,逼尿肌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3例:无膀胱输尿管返流22例,右侧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左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2例;10例患者逼尿肌漏尿点压力超过40cmH2O。10例逼尿肌反射亢进或膀胱容量缩小的患者中7例采用M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膀胱容量均增加;3例M受体阻滞治疗无效改用肉毒毒素A膀胱壁注射治疗后膀胱容量均增加;逼尿肌无反射患者首选间歇导尿。结论:腰椎手术后发生排尿障碍的患者应行尿动力学检查,并以尿动力学结果为基础决定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对6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DHIC组和非DHIC组尿动力学的相关资料。结果DHIC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大于非DHIC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明显小于非DHIC组(均P<0.01)。结论DHIC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肾母细胞瘤是常见的小儿腹膜后肿瘤.近30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其总体生存率已达90%.新的治疗方案要求有最高的治愈率,同时要求治疗的毒性反应最小.本文结合我院病例讨论肾母细胞瘤治疗的较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类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间,我们对18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不同神经病变所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卒中患者均未发现上尿路改变和反流,71% 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60% 伴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29% 为逼尿肌无反射(DA).脑外伤患者中70% 为DO不伴协同失调.7例帕金森病患者均表现为DO.1170例骶上损伤患者91% 为DO,83% 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223例骶髓及以下损伤患者73% 为DA.共有12% 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上尿路积水改变,4% 表现为膀胱输尿管反流.脊髓发育不良患者81% 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86% 膀胱顺应性下降,55% 有上尿路积水改变,31% 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2% 为逼尿肌无反射,88% 膀胱顺应性基本正常.糖尿病膀胱患者81% 膀胱感觉减退,76% 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结论 不同神经病变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特点不同,应根据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测定(UPP)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道压力测定,并比较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前列腺尿道长度高于同龄正常参考值(P<0.05)。结论UPP测定对判断后尿道梗阻部位及前列腺大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在2009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选取以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诉、经查体和尿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38例,其中18例接受电刺激治疗(治疗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3~50岁,平均31.4岁,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8例,病程1~32个月,平均7.2个月;其余20例不接受电刺激治疗,为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1~48岁,平均28.6岁,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7例,病程1~27个月,平均6.9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治疗组中10例膀胱感觉消失,8例膀胱感觉减弱;对照组中11例膀胱感觉消失,9例膀胱感觉减弱。两组年龄、性别、膀胱感觉障碍类型相匹配。治疗组除常规训练外,每天先后进行膀胱腔内电刺激和经皮膀胱电刺激各1次;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膀胱训练,不行电刺激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膀胱感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1例膀胱感觉获得不同程度改善,7例膀胱感觉无变化;8例膀胱感觉减弱患者平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和强烈尿意膀胱容量治疗前分别为414±46ml、540±42ml,治疗后分别为255±41ml、420±82m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膀胱感觉无明显变化,平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和强烈尿意膀胱容量治疗前分别为466±37ml、562±45ml,治疗后分别为421±21ml、598±47ml,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平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和强烈尿意膀胱容量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平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和强烈尿意膀胱容量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电刺激治疗能改善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NHT)即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给予辅助性的内分泌治疗。1989年Monfette报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氟他胺(fluatmide)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及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术中失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尤其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29%的T0期肿瘤。因此推测,术前的内分泌治疗有可能使前列腺癌出现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