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更好的一级预防,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34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成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收集下列参数: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周醇、脂蛋白A.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结果]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生女性组显著高于男性组摘取结果的主要内容.[结论]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后近期和远期的心律失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RFCA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对其术后的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患儿术后1d-3d内有2例房性心动过速复发,发生率1.9%(2/105),其他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有:传导阻滞15例,发生率14.3%(15/105),包括9例(Ⅰ度5例、Ⅱ度4例)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房传导阻滞;6例游走心律,3例间歇预激,3例心肌缺血。21例患儿于术后近期和远期共行47例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12例大致正常,2例复发的房性心动过速于远期消失,4例窦房或AVB消失,1例频发AVB变为偶发,2例新发Ⅰ度或Ⅱ度AVB。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术后注意可能发生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多数传导阻滞于术后远期会有改善,但也需注意迟发性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7例(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等分析,并以Ewing试验作为诊断DCAN的标准,对DCAN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及可能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招募糖耐量正常者19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以Ewing试验为标准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正常对照组CAN的患病率仅为5.3%(1/19),2型糖尿病组为55.3%(2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型糖尿病组中病程≤5年患者的DCAN患病率为45.2%(14/31),>5年患者为75.0%(1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型糖尿病组中DCAN患者心率、收缩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尿酸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率>80次/min、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胰岛素>100 p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5.3或胰岛素分泌指数>102.65、尿酸>350μmol/L的患者的DCAN患病率均较正明显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1.788)、胰岛素抵抗指数(OR=17.211)、尿酸(OR=5.757)是DCAN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是CAN的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是DCAN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对比分析经导管封堵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评价两种手术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124例VSD术后24h动态心电图,其中经导管介入封堵术94例(介入封堵治疗组),开放性修补术30例(开放修补治疗组),对比分类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结果 (1)传导阻滞:介入封堵治疗组比开放修补治疗组的术后发生率低,分别为26.6%(25/94)与46.7%(14/30),差异有显著性(P<0.05);(2)心肌缺血:介入封堵治疗组比开放修补治疗组术后的发生率低,分别为2.1%(2/94)与13.3%(4/30),差异有显著性(P<0.05);(3)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介入封堵术较开放性手术术后的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疗效好、较安全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方法从2000年10月~2007年11月就诊的DCM患者中选取符合HRT分析条件的31例患者(DCM组),同时选取同期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中,TO>0且TS<2.5者8例(25.8%),TO>0且TS>2.5者8例(25.8%),TO<0且TS<2.5者7例(22.6%),TO<0且TS>2.5者8例(25.8%)。两组TO值分别为-0.06±0.03、0.04±0.02,TS值分别为37.2±17.6ms/RRI、11.8±9.7ms/RRI,两组间比较TO、TS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SDANN、LVEF、LVEDD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DCM组TO值与LVEF、SDNN、SDANN之间呈明显负相关,与LVEDD呈明显正相关;TS值与LVEF、SDNN、SDANN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LVED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D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73例心电图资料,了解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的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分析封堵器类型、缺损大小及有无膜部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33.0%(90/273),其中传导阻滞占68.9%(62/90)。国产和进口封堵器组的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小于5mm组和不小于5mm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8%、49.4%(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以传导阻滞为主。室间隔缺损大小和有无膜部瘤是影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589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1月本院心功能室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589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统计归纳,并结合文献对比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以房性多见,临床检出率为52.26%;老年组除白天最慢心率外,余各项心率均低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人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尽早予以HOLTER检查,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少辉  孙芸芸 《广东医学》2008,29(10):1713-1714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4例VSD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其中经导管介入封堵术94例(介入封堵治疗组),开放性修补术30例(开放修补治疗组),对比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①传导阻滞:介入封堵治疗组比开放修补治疗组的术后发生率低,分别为26.6%(25/94)与46.7%(14/3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心肌缺血:介入封堵治疗组比开放修补治疗组术后的发生率低,分别为2.1%(2/94)与13.3%(4/30),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较开放性手术术后的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疗效好、较安全的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早期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73例心电图资料,了解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的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分析封堵器类型、缺损大小及有无膜部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33.0%(90/273),其中传导阻滞占68.9%(62/90)。国产和进口封堵器组的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小于5mm组和不小于5mm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5.8%、49.4%(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以传导阻滞为主。室间隔缺损大小和有无膜部瘤是影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