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于大鼠心肌梗死后1周测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的CD34 细胞浸润情况。于梗死后4周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价实验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血管密度和心功能。结果心肌梗死后1周,GCSF组大鼠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交界处见CD34 细胞浸润。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新生血管增多,心功能改善。结论应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成丹红组32例,常规组30例。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共3周,常规组仅予普通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组。使用高分辨B超检测3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各组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水平及丹红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束前1周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结果:ACS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减弱,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NO低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2组FMD功能明显增强,NO增加,ET-1含量显著减少(P〈0.05),丹红组以上改善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疗程结束前1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常规组低(P〈0.01),次数减少与FMD功能增强、NO增加及ET-1含量减少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丹红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后分为AMI对照、辛伐他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合用药(辛伐他汀+G-CSF)四组,用药后1、2、4周处死大鼠,观察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及相应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心肌病理变化。结果用药后各时间段合用药组骨髓干细胞动员效果均好于其它各组,病理切片中梗死交界处可见CD34+单个核细胞浸润,合用药组较为典型。用药后4周,辛伐他汀、G-CSF和合用药均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梗死区血管密度;G-CSF和合用药均能使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升高(P<0 05或0 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降低(P<0 05或0 01),合用药更为显著(P<0 01)。结论应用G-CSF、辛伐他汀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能有效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 C)能否预测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收集终末期肾病患者67例,在其人选时测定Cys C、Scr、BUN、LDL-C、HDL-C、Hb、A1b和CRP,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胱抑素C与血BUN(r=0.527,P<0.05),SCr(r=0.491,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r=0.326,P=0.05),eGFR(r=-0.499,P<0.005)呈负相关。对心血管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Cys C水平组(≥3.14mg/L)比较低Cys C水平组(<3.14 mg/L)有更高的无事件生存率(P=0.028)。在单变量分析中,Cys C能有效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OR=2.622,95%CI 1.2415.518,P=0.010)。结论血清Cys C可能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独立标志物。可能成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新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8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清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动脉及其分支(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Scr、BUN、BNP水平显著降低,Ccr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LVEF、PSV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RI、P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可进一步提高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600例住院的ACS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NT-proBNP水平。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AC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600例ACS患者中43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1512.5(1072.5~2321.0)pmol/L与672.3(305.9~1308.6)pmol/L,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AC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是AC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为病例组(n=90),病例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脏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n=28)、NYHAⅢ级(n=35)和NYHAⅣ级(n=27),并以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48)。收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病例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与对照组在血清GDF-15水平、N末端前体B型利钠肽(NT-pro BNP)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差异;分析GDF-15与NT-pro BNP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的血清GDF-15、NT-pro BNP水平、LVEDD及LAD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级别的升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NYHA级组的LVEF和FS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级别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水平、LVEDD及LAD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0.598、0.443、0.489,P0.05),而与EF和FS值呈负相关性(r=-0.617、-0.603,P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均有关,可能作为CHF患者诊断、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及常规治疗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基础抗心衰治疗,伊伐布雷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片5mg,bi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静息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EF)、血浆N-末端脑钠素水平(血BNP)、6min步行试验等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恶化入院事件,评估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伊伐布雷定组因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入院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LVEF、血BNP、6min步行试验结果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 ,且伊伐布雷定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伊伐布雷定组心衰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衰易损期心功能、降低心血管死亡及心衰恶化入院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严重程度与骨桥蛋白(OPN)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根据OPN水平分为高OPN组65例和低OPN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多元线性分析OPN与冠脉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TG、TC、HDL-C、LDL-C及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既往史、左室射血分数、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OPN、年龄、LDL-C和HDL-C为Genis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OPN与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81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用药治疗前检测外周血oxLDL-Ab、hs-CRP和IL-18的水平,用药治疗1周后复查hs-CRP和IL-18,治疗4周后复查oxLDL-Ab,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并分析两组治疗结束前一周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较常规治疗组oxLDL-Ab[(56.20±14.56)U/ml∶(88.65±11.23)U/ml]、hs-CRP[(8.78±5.61)mg/L∶(14.23±9.79)mg/L]及IL-18[(88.54±17.74)pg/ml∶(141.83±19.52)pg/ml]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普罗布考组治疗第4周平均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2.5±1.5)次/周∶(4.7±1.7)次/周,P0.05],次数减少与oxLDL-Ab减少有明显相关性(r=0.60,P0.05)。结论: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