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3例老年(≥65岁)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7例使用吉非替尼(250 mg,po,Qd)治疗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46例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或单药化疗。结果:吉非替尼组和化疗组的疾病缓解率分别为34.0%(16/47)和23.9%(11/4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3%(34/47)和67.4%(31/46);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7个月和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3个月(6个月~18个月)和7.1个月(5.5个月~16个月);两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36例(76.6%),腹泻22例(46.8%),粒细胞减少4例(8.5%),趾、指甲皲裂3例(6.4%)肝功能异常3例(6.4%),脱发2例(4.3%),呕吐1例(2.1%),多为Ⅰ度~Ⅱ度。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粒细胞减少44例(95.7%),呕吐39例(84.8%),脱发29例(63.0%),血小板减少25例(54.3%),贫血20例(43.5%),肝功能异常7例(15.2%),腹泻3例(6.52%)。通过对吉非替尼组进行亚组分析可见,不同性别、吸烟史有无、不同ECOG评分以及既往化疗方案数患者的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比较化疗联合深部热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效果及安全性。纳入晚期NSCLC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并于d1化疗结束后2 h内及d4进行深部热疗,21 d为1周期,共4周期。对照组:化疗方案同治疗组,但不进行热疗。评价近期疗效、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4.0%和64.6%;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为6个月,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与10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深部热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疾病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KPS评分,且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是治疗心力衰竭(HF)的两个主要因素,基于奈西立肽在给药3h能减少呼吸困难症状和降低左室充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同意用以治疗急性失代偿HF,早期研究提示奈西立肽(nesiritide)比正性肌力药物(尤其是多巴酚丁胺)安全,但某些试验提示其恶化肾功能,预示其可能增加死亡危险。为了明确奈西立肽恶化肾功能是否增加死亡危险,本文汇总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与非变力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比较,以评价奈西立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GIST)根治术后单纯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54例GIST根治术后筛选出30例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证实的单纯肝转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CD117均为阳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400 mg/d,服药3月后若病情进展加量到600~800 mg/d. [结果]30例患者中,1例用药8月后判为失访,3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R)1例(3.4%),部分缓解(PR)14例(48.3)%.病情稳定(SD)者10例(33.3%),疾病进展(PD)者3例<10%),患者获益(CR PR SD)率86.2%.随访1年以上者21例,2年以上者10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5%、80.0%.3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中度水肿25例(833%),Ⅰ~Ⅱ度白细胞减少17饲(56.7%),轻一中度肝肾损害13例(43.3),轻~中度贫血9例(30.0),轻度乏力11例(36.7%),轻度腹痛6例(20.0%),Ⅰ~Ⅱ度恶心呕吐5例(16.7%),轻度皮疹2例(6.7%),轻度出血2例(10%).[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根治术后肝转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GIST)根治术后单纯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54例GIST根治术后筛选出30例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证实的单纯肝转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CD117均为阳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400mg/a,服药3月后若病情进展加量到600~800mg/d。[结果]30例患者中,1例用药8月后判为失访,3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R)1例(3.4%),部分缓解(PR)14例(483)%,病情稳定(SD)者10例(33.3%),疾病进展(PD)者3例(10%),患者获益(CR+PB+SD)率86.2%。随访1年以上者21例,2年以上者10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5%、80.0%。3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中度水肿25例(83.3%),I~Ⅱ度白细胞减少17例(56.7%),轻~中度肝肾损害13例(43.3),轻~中度贫血9例(30.O),轻度乏力11例(36.7%),轻度腹痛6例(20.O%),I~Ⅱ度恶心呕吐5例(16.7%),轻度度疹2例(6.7%),轻度出血2倒(10%)。[结论]酪氧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1ST根治术后肝转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2000 mg/m2.d,第1~14 d,每天分2次口服。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 d,21天为1周期。最少完成2周期,最多6周期化疗。结果 34例患者中,CR 3例(8.82%),PR 12例(35.29%),SD 11例(32.35%),PD 8例(23.53%),总有效率(CR+PR)为44.12%。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二线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个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吉奥并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非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替吉奥加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21天为1个周期,替吉奥80 mg/(m2?d),第1~14天,每天分2次口服;顺铂25 mg/(m2?d),第1~3天。所有患者完成2周期化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和恶心呕吐。同步放化疗的急性毒性高于单纯放疗。结论:替吉奥加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虽毒副反应有所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201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背部持续性胀痛,完善胸腹部增强CT等检查及左肺占位穿刺活检后诊断为左肺下叶腺癌伴双肺内、多发骨转移cT4N1M1cⅣ期,基因检测结果示: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与单纯多西他赛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8例晚期非鳞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48例以及对照组(多西他赛)50例,观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并将治疗组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中位PFS分别为4.1个月与3.1个月(P=0.045);中位OS分别为10.4个月与8.8个月(P=0.023)。两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未见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高分化、转移灶≤1个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化程度是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中,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与多西他赛对比有生存获益,且耐受性好,肿瘤分化程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新的药物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发生率、流行率、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而言,心力衰竭(HF)仍然是公共重要的医疗健康问题, 尽管采用了最佳药物治疗,死亡率仍极高,因慢性心力衰竭(CHF)恶化住院患者4年死亡率高达60%。最初HF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状,近10年治疗模式已转变为改善疾病的过程和延长患者生命。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地高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