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风疹疫情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风疹疫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地白银市风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白银市风疹报告发病率在3.21/10万~44.01/10万波动,各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82.31,P<0.01);每年4~6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病例总数的70.77%;男女性别比为1.44∶1;7~14岁组儿童发病率较高,为66.96/10万;2007~2011年白银市风疹暴发疫情累计报告病例422例,占5年报告风疹病例总数的29.16%。结论近年来,白银市风疹报告发病率较高,暴发病例占较大比例,应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预防接种,控制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感染情况及外环境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污染状况,为人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禽类养殖业较为发达地区作为监测场所,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以及外环境标本,利用马红细胞血凝抑制实验(HI)检测血清标本H5、H7禽流感抗体,对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90份外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9份,阳性率为16.90%,其中H9阳性48份,H7可疑阳性1份;不同时间(χ2=21.655)和不同类型标本(χ2=16.934)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监测场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5);200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H5、H7血凝素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白银市职业暴露人群尚未发现高致病禽流感病毒隐性感染,外环境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遍存在,城乡活禽市场和家禽规模养殖厂均是禽流感病毒的集散地;健全活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检疫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禽类养殖场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农村地区禽流感防控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禽类养殖业较为发达的靖远县,按照经济水平与禽类养殖业发展状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在调查地居住超过6个月的农户,利用调查问卷获取禽流感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统计方法使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本研究有效调查400名农户,失访率为10.26%;调查男性占47.50%,汉族占99.50%,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34.00%),年龄为16~82(46.24±12.49)岁;北湾镇禽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39.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职业暴露、性别、文化程度对禽流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影响较大(P0.05)。结论在对农户进行健康宣教时,应根据人群特点、性别及文化程度区别对待,尤其要关注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不高人群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方法,确保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甘肃省白银市城区不同生境鼠类侵害现状,为有效降低鼠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进行鼠密度及鼠种调查,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不同生境夹夜法平均鼠密度10.7%,鼠迹法平均鼠密度为29.2%,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生境鼠密度有差别,夹夜法城郊居民区鼠密度最高为20.0%,鼠迹法农贸市场鼠密度最高为85.0%,机关单位鼠密度均最低,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白银市城区鼠类侵害较重,应将环境、化学和物理防制相结合,建立政府主导、爱卫办协调的工作体系,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使监测与督导检查相结合,成立病媒生物防制和消杀的专业队伍,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建立人人讲卫生,人人保持卫生的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银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 - 2017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全市共发生布病1 823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1.20/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36.51/10万;全年均可发病,但4 - 8月较集中,占病例总数的56.39%;发病主要集中在靖远县、景泰县和平川区,占病例总数的88.81%;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6.36%,男性发病率(31.40/10万)明显高于女性(10.34/10万);病例集中在50~69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42.8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3.47%。结论 近年来白银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50~69岁、农民为主,疫情控制形势十分严峻。应实施布病的零级预防,从畜间入手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从源头预防危险因素流行,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2002—2008年白银市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以来,白银市先后实施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卫Ⅹ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轮和第四轮)”“FIDELIS结核病防治项目”等,这些项目有力地补充了全市防治经费的不足,为《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01-2010)》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2002-2008年白银市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白银市卫Ⅹ项目期间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年鉴,以年平均人口数计算。1.2方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结核病防治各项目要求执行,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白银市预防接种服务现状,探讨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办法。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基层25%的接种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白银市已建立较为健全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接种点的配置较往年有明显提高,预防接种服务门诊接种率达到100.00%,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以“月接种”为主,占94.33%;接种人员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知识还需加强学习。2012年,各类疫苗报告接种率维持在95.00%以上,但接种率调查显示,以县区为单位,仅白银区所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00%以上,其他县区均有部分疫苗接种率低于90.00%。结论白银市预防接种工作要继续加强接种点的配置,改善条件、充实人员.对现有的人员加强培训和学习.进行绩效考核。提高白银市接种率的关键是对流动人口和城乡结合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疾病谱是了解一个地区的疾病发生状况、分布和变化的基础统计工作。自2009年9月以来,白银市开展了疾病谱统计报告工作,通过分析全市疾病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进而从疾病自身规律和特点上了解其流行状况和水平,尤其是门诊、住院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数据可以为卫生资源的配置利用以及防治工作的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甘肃省白银市2010-2013年国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掌握本地区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趋势及病毒株变化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哨点医院ILI就诊数、门急诊病例总数,采集ILI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ILI分年度、诊室、年龄段分布及ILI核酸检测情况. 结果 4年ILI就诊百分比(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3.678,P=0.000),ILI%最高的年份为2013年,为1.58%,最高的月份是12月,最低在8月,就诊比例最高诊室是儿内科急诊,占5.2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65.03%;4年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4.680,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2012年,为26.37%;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构成比逐年上升(2趋势=58.773,P=0.000);分月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6.743,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11月,为50.39%;5个年龄组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3.568,P=0.000),阳性率最高的是15~24岁组,为36.04%. 结论 白银市流感发病呈冬春季高峰且冬季流感来临较早,儿童和青少年是防控重点人群,甲型H1N1型流感近4年病毒活性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探讨提高预防接种工作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判断甘肃省白银市群众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分析影响预防接种工作效果的关键和薄弱环节。结果白银市免疫规划相关知识需求调查中,95分以上的占91.61%;农民工免疫规划知晓率调查中,曾经接受过疫苗接种的占85.85%,知道儿童出生后进行预防接种的占90.57%,知道儿童预防接种是免费的占76.21%,疫苗相关知识了解的占62.50%,知道儿童预防接种地点的占71.98%,了解相关传染病的占78.74%;儿童的建卡率南2009年的85.40%上升到2012年的100.00%,疫苗报告接种率维持在99.00%以上,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预防接种人员预防接种技能和接种知识考核,平均分数为83分。结论白银市群众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是免疫预防工作的难点与重点;预防接种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级政府应成立多部门的免疫规划工作协调小组,形成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联动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