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婷  唐奇远  廖雪姣  赖长祥  何清 《肝脏》2023,(8):903-906+911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地区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现况。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54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回顾性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凝血功能、脾脏直径及有无腹水等)结果,探究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肝性脑病、血小板计数等9项因素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与EGVB呈负相关,OR值在0~1之间,合并腹水与EGVB呈正相关,OR值为3.068。出血组患者中行再出血预防治疗109例(约51.4%),包括内镜治疗90例,手术治疗2例,介入及肝移植治疗均为1例,联合治疗15例。结论 合并腹水的深圳地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应予以重视,同时需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必要时可行规范性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PEG-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低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治疗满48周并于治疗前完成肝活检的乙型肝炎患者,取用药后第12周、24周、48周为观察点,记录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应答与肝组织炎症程度(G分级)、肝细胞HBcAg分布的相关程度。结果按炎症级别分组之HBeAg阳性组:治疗48周时G1组总有效率20%(2/10),G2组总有效率56.25%(9/16),G3组100%(6/6);HBeAg阴性组炎症级别G1组10%(1/10),G2组62.5%(5/8),G3组100%(2/2)。按照肝细胞HBcAg表达分组之HBeAg阳性组:48周时浆型表达总有效率80%(8/10),混合型表达组总有效率42.1%(8/19),阴性表达组100%(3/3)。HBeAg阴性组:浆型分布组DNA阴转率为37.5%(3/8),混合型组为28.57%(2/7),阴性组为60%。结论无论按照炎症还是肝细胞HBcAg表达分组比较,最初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各个级别分组所得数据未见明显差异(包括HBeAg阳性与阴性组)。加入时间因素后显示随时间延长,高炎症水平、HBcAg的阴性表达和(或)浆型表达会有更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相互关系。结果 对 74例患者中 ,单纯性气胸 34例 (4 5 .94 % ) ,开放性气胸 36 (4 8.6 4 % ) ,张力性气胸 4例 (5 .6 % ) ;部位 :左侧 38例 (5 1.35 % ) ,右侧 34例 (4 5 .95 % ) ,双侧2例 (2 .7% ) ;肺压缩 >5 1% 2 1例 (2 8.38% ) ; 肺结核 71例 (96 % ) ,病变范围 :<3个肺野 37例 (5 0 % ) ,≥个肺野37(5 0 % ) ,合并肺大泡 13例 (17.5 6 % )。74例经治疗后 ,6 7例 (90 .5 4 % )治愈 (肺完全复张 ) ,5例好转 ,1例转胸外科治疗 ,1例死于大咯血。结论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 ,临床症状重 ,及时救治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阅片者对同一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诊断的主观性误差对比以了解肝组织病理这一金标准的可信程度。方法收集125例CHB患者肝组织活检术后病理切片(嗜银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及病理学资料(炎症分级G、纤维化分期S、免疫组化HBcAg分布)。将病理切片交由另一位资深肝脏病理学家进行再次单盲阅片,统计阅片结果并与本院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收集两次阅片G分级123例,G0~4分级一致率分别为G016.67%、G125.8%、G221.05%、G353.85%、G425%,S分期125例,S0~4分期一致率分别为S072.7%、S117.4%、S265.5%、S354.84%、S445.16%,HBcAg不同分布117例,HBcAg分布呈阴性、浆型、核型、混合型的前后阅片一致率分别为77.42%、42.1%、75%、6.78%;对两次阅片G分期、S分期、HBcAg分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58.352、15.451、68.238;P=0.000、0.004、0.000。结论不同病理专家对相同的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切片的阅片结果存在较明显主观差异,尤其在判定G2/G3、S1/S2中。故临床应用肝脏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时仍需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HBcAg分布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的演变,进一步揭示HBV感染过程中免疫状态的规律。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慢型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分别统计慢性HBV感染各个阶段肝组织HBcAg分布的情况。结果共纳入637例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248例,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119例,再活动期169例。各阶段患者肝组织HBcAg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75,P <0.0001)。免疫耐受期肝组织HBcAg分布以核型与混合型为主(89.1%);免疫清除期以混合型与浆型为主(74.6%);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阴性为主(89.1%);再活动期以浆型与阴性为主(73.4%)。结论在慢型乙型肝炎自然史过程中,肝组织HBcAg经过了以核型为主→浆型为主→阴性→浆型为主的规律性变化。HBcAg的分布特征是HBV自然史阶段中机体免疫功能与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ALT小于2ULN(正常值上限)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年的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研究37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17例是ALT小于2ULN(A组),20例是ALT大于2ULN(B组),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检测基线、24周、48周、96周时2组的HBV DNA和HBs Ag水平,同时比较治疗前及96周的无创纤维化评分(SZFibro S模型)。结果治疗24周时A组、B组的病毒学应答(HBV DNA<100 IU/m L)分别是15/17、18/20,2组48,96周后病毒学应答没有进一步提高,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前和治疗96周时,HBs Ag水平分别是(3.766±0.775)log10IU/m L和(3.207±0.415)log10IU/m L(P=0.041)。B组治疗前和治疗96周时,HBs Ag水平分别是(3.966±0.665)log 10IU/m L和(3.251±0.385)log10IU/m L(P=0.002)。但2组24周、48周、96周时HBs Ag下降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前和治疗96周的SZFibro S评分分别是(5.75±0.42)和(5.70±0.54)(P=0.752)。B组治疗前和治疗96周的SZFibro S评分分别是(5.96±0.65)和(5.51±0.22)(P=0.007)。结论 ALT水平不影响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及HBs Ag的下降。ALT水平可能与纤维化评分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S-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BM、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74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其中1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并实施盲法,其余9篇文献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未实施盲法。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①在降低ALT方面:疗程为20天时,S.腺苷蛋氨酸+一般治疗组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一般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8.00,95%CI(-38.36,-2.36)];疗程为4周时,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与门冬氨酸钾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8.39,95%CI(-19.81,3.02)】;疗程为2年时,S-腺苷蛋氨酸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30,95%CI(-15.49,0.89)1,其余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AST方面:疗程为4周时,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与门冬氨酸钾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8.39,95%CI(-19.81,3.02)1;疗程为2年时,S-腺苷蛋氨酸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7.40,95%CI(-17.96,3.16)],其余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降低GGT方面:疗程为4周时,S-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与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20.10,95%CI(-40.77,0.57)];疗程为2年时,S-腺苷蛋氨酸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MD=-8.70,95%CI(-36.42,19.02)1,其余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在降低TG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04,95%CI(-1.23,-0.85)1;⑤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CIII、HA)方面: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WMD=-127.00,95%CI(-161.81,-92.19);WMD=-162.00,95%CI(-226.10,-97.90)];⑥在生存率方面: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分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5,95%CI(0.20,1.00)]。结论现有研究显示,S.腺苷蛋氨酸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LT、AST、GGT、肝纤维化和TG的改善可能有效,对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率改善可能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尚需更大量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的HBcAg分布情况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58例CHB患者的血清生化学、肝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到HBcAg在患者肝细胞内的分布类型呈核型、浆型、混合型等;对不同分布类型的各组之间进行比较:血清ALT水平升高的程度、肝组织学炎症的程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HBcAg呈核型分布或阴性组患者的ALT水平升高及肝组织炎症的程度均较低;而这两种指标在HBcAg呈浆型分布组均较高,在混合型分布组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结论:HB-cAg在受染肝细胞内的分布与肝组织炎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HBcAg分布态势由细胞核向细胞浆的漂移是肝组织炎症趋于活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79例血清ALT正常且HBsAg阳性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情况,分析其损害程度与年龄、HBeAg状态、HBVDNA载量及脂肪肝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79例患者中无或轻度组织学改变(G0~G1或S0~S1)者35例(44.3%),有显著组织学改变(≥G2或≥S2)者44例(55.7%)。年龄≥40岁、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患者的组织学改变较重,P〈0.05或P〈0.01,而轻度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病理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可能存在较大比例的肝组织损害,其肝组织损害程度与年龄、HBeAg状态及HBVDNA载量有关,而与脂肪肝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BM、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09年12月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在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后,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合计1?7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除2篇为半随机设计,其余12篇均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未实施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降低ALT方面,肝苏+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HBsAg阴转率方面,肝苏+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HBeAg阴转率方面,治疗3个月时肝苏+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HBV-DNA阴转率方面,无论治疗3个月或6个月时,肝苏+常规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肝苏+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与单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肝苏+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ALT、病毒学指标、病毒学应答、肝纤维化的改善可能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上诉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