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小管重吸收白蛋白的受体蛋白与小管-间质损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bilin是属于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超家族的一种吞饮受体 ,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组织上皮细胞 ,大量研究表明Cubilin参与多种生物代谢产物的跨细胞转运 ,也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负责转运白蛋白、脂蛋白等物质重要的吞饮受体蛋白。本文对近年来Cubilin参与肾小管跨细胞转运及与肾小管 间质的联系作一综述。1 Cubilin的生物学特性1.1 Cubilin的结构 Cubilin是一种多配体的吞饮受体 ,是LDL受体超家族成员。最早是在制备兔肾小管致畸模型中被发现的。因其基本结构由类补体成分Clr/Cls、Uegf及骨形成蛋白 (bonemorphogenicprotein 1)等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肾实质细胞早衰与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01月~2017年06月151例已行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根据《IgA肾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各证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肾实质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牛津病理分型评分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实质细胞衰老标志物P16和DcR2的表达。Spearson相关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实质细胞早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结果:151例IgAN患者脾肾气虚证患者比例最高,为51例(33. 8%);气阴两虚证患者为48例(31. 8%);肝肾阴虚证为30例(19. 9%);脾肾阳虚证为22例(14. 6%)。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牛津病理分型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4. 2±3. 3)、(5. 4±3. 6)、(8. 2±4. 2)、(12. 4±3. 2)。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P16肾小球阳性细胞比例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42. 1±4.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57. 2±5. 1%,P 0. 05)。这四种证型患者P16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也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25. 1±7. 6)%、气阴两虚证(35. 4±11. 2)%、肝肾阴虚症(53. 8±10.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85. 1±13. 1)%(P 0. 05)。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DcR2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依次升高,分别为(25. 1±7. 6)%、(35. 4±11. 2)%、(53. 8±10. 6)%、(85. 1±13.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16、DcR2阳性肾实质细胞比例分别与IgA肾病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实质细胞早衰可能是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重要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p66shc蛋白是ShcA基因编码的三种亚型蛋白之一,另两种亚型p46shc,p52shc作为典型的接头蛋白在传递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中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的大量研究证实p66shc具有与之不同的功能,它参与了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衰老等过程的调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范围的扩大发现,p66shc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p66shc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聚荣  何娅妮 《重庆医学》2008,37(4):427-429
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NaDCs)是一类负责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跨细胞膜转运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主要分布在小肠、肾脏等组织,负责从细胞外转运琥珀酸、α-酮戊二酸、枸橼酸等多种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到细胞内,对维系血和尿液中二羧酸的浓度具有重要作用。新近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hNaDC1基因5’侧翼区转录调控序列系列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获得hNaDC1基因5’侧翼转录调控区不同长度片段:hNaDC1A(-2232/ 136,2368bp)、hNaDC1B(-1640/ 136,1776bp)、hNaDC1C(-1084/ 136,1221bp)、hNaDC1D(-253/ 136,389bp)、hNaDC1E(-2232/-12,2244bp),以pGL3-Basic为载体构建hNaDC1基因5’侧翼序列系列缺失质粒。重组体通过特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并送样测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hNaDC1基因5’侧翼区转录调控元件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5个:pGL3-hNaDC1A~E。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aDC1基因5’侧翼区转录调控元件的分布特点及转录调控元件与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本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5年间9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资料,总结腹膜炎发生率、致病菌分布、耐药菌株分布情况,分析细菌耐药与预后关系.结果 66例患者共发生腹膜炎91例次,培养阳性71例次,阳性率为78.0%,培养阴性20例次.71例次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2例次,革兰氏阴性菌31例次,混合菌感染1例次,真菌感染7例次.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菌中对苯唑西林及头孢唑啉耐药高达80.8%,但均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革兰氏阴性菌中对头孢他啶及氨曲南耐药达23.1%~26.9%,对阿米卡星均敏感.退出组对头孢耐药率为66.7%(8/12),复发组耐药率为50.0 (5/10),治愈组耐药率为58.1%(25/43),退出组与治愈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治愈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致病原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在耐药性、抗生素选择、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治疗上应当结合病原学临床特点和药敏,初始治疗方案按照“中心个体化”的主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细菌对经验性使用的抗生素耐药并非患者反复发生腹膜炎及退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何娅妮 《医学教育研究》2003,16(3):34-35,44
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开展,向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重视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当今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对临床医学教学的迫切需求。本文探讨如何将循证医学引入肾脏病临床教学中,并分析其优缺点及运用中的注意事项,旨在能获得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硬化的重要病理特征是进行性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细胞的丧失。在肾小球炎症过程中 ,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细胞减少是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2 ,3] ,低浓度的Ox-LDL(<10 0 μg/ml)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促进系膜细胞凋亡[4 ] ,但Ox -LDL诱导系膜细胞过度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实验 ,以探讨Ox-LDL诱导系膜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为寻找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有效方法提供新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 Bax及Bc…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组织钠/二羧基转运蛋白1(hNaDC1)表达变化与肾结石发病的的关系.方法85例肾结石患者分为、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和低枸橼酸尿结石组.并设50例对照为非结石患者.采用RT-PCR及Northem印迹法检测其中部分肾结石患者肾组织的hNaDC1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hNaDCl蛋白表达的变化;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血、尿枸橼酸、草酸等生化指标.结果低枸橼酸尿结石组结石复发率(36.1%),显著高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16.3%,P<0.01).hNaDC1mRNA在正常肾组织中有表达,分布于近端肾小管刷状缘;低枸橼酸尿结石患者hNaDC1mRNA/18sRNA比值(0.6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11,P<0.01);而尿枸橼酸正常结石患者(0.4±0.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枸橼酸尿结石组hNaDC1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枸橼酸尿结石组尿pH值、尿钠水平显著低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和对照组;尿钙、尿草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尿枸橼酸正常结石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组织hNaDC1表达上调可能是低枸橼酸尿的重要原因,与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p53的表达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肾脏疾病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例(透析时间在1年以上),均为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作为透析通路的患者,因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拟重建血管通路.在动静脉内瘘重建过程中,取失功动静脉内瘘动脉段作为实验组标本,同龄人群(取材于尸体肾供者)腹主动脉作为对照组.以von Kossa染色法对血管钙化进行定性检测,甲酚酞络合酮化学法对血管钙化进行定量检测,磷酸苯二钠法测定血管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组织p53蛋白水平,并对血管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p53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p53的表达(p53/β-actin灰度比为0.81)显著低于同龄人群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p53的表达(p53/β-actin灰度比为1.72),而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同龄人群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69%和105%(P均<0.01).相关性分析发现,p53的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成显著负相关(r=-0.77和r=-0.86,P均<0.01).结论 在5期慢性肾脏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广泛存在,血管钙化伴随着血管平滑肌细胞p53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这一现象提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p53表达的抑制可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