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胰腺癌Bcl-2/腺病毒E1B-19k相关蛋白3(Bcl-2/E1B-19k-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术后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8例胰腺癌根治术,并在术后规律应用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或以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胰腺癌术后组织切片,对其进行BNIP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实验染色强度及范围进行评分,并分析其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BNIP3低表达组比较,BNIP3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OS) [13(95%CI 11.378~14.622)个月 vs 18(95%CI 16.592~19.408)个月]和无病生存时间(DFS) [7(95%CI 4.082~9.938)个月 vs 14(95%CI 12.936~15.064)个月]均降低(P<0.05)。BNIP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淋巴转移情况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BNIP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化程度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BNIP3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应用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相关,BNIP3低表达患者行术后吉西他滨化疗的OS与DFS较高表达者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伴神经症状患者术前均行≥3周抗结核治疗,手术行前路、后路或肾切口入路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患者神经损害症状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胸腰段(T12~L1)结核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清创及调整药物结合换药愈合。患者植骨均融合。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物无断裂。随访期内未见结核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评价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方法6例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YM‐Lip)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治疗,术后6、12、36个月行多排螺旋C T增强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6例中共栓塞病灶26个,其中,成功栓塞病灶数分别为15个1例、2个4例、3个1例。26个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C T显示术后6、12、36个月被栓塞病灶直径缩小超过50%、直径缩小小于或等于50%、病灶消失分别为38%(10/26)、54%(14/26)、8%(2/26),62%(16/26)、23%(6/26)、15%(4/26),69%(18/26)、12%(3/26)、19%(5/26)。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病灶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栓塞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及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对7例平均年龄57(41~7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病例实行了关节镜松解术及术后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关节镜术后当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100°~130°),致最后随访时为105°(90°~115°)。关节活动度平均提高35°。本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松解术和术后针对性康复训练处理非疼痛性及非感染性,单纯因纤维粘连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SM)指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骨赘、甚至黄韧带钙化压迫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笔者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AO公司Zero-p颈椎cage手术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型颈椎病20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对Caspase-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i) 效应对Caspase-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Caspase-3 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特征,设计3条含21个碱基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iRNA)(Si-Caspase-3-1、Si-Caspase-3-2和Si-Caspase-3-3),确定并合成针对Caspase-3基因的siRNAs;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合成的siRNAs 转染神经胶质细胞,以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细胞爬片后,用荧光Hoechst33258染色,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应用半定量RT-PCR 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结果 合成的siRNAs可以抑制Caspase-3基因的表达,Si-Caspase-3-3在星形胶质细胞内对Caspase-3 mRNA表达的抑制效率为86.32%.结论 在细胞水平上,合成的siRNAs可以抑制Caspase-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放置的适当时间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方法:初次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分成条件相似的实验组(24h组)和对照组(48h组),分别记录8、16、24、48h引流量,拔管时引流管末端、中段及最接近引流口的皮下段各剪下1.0cm送细菌培养。结果:24h组其8h、16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81%和88%,48h组其8h、16h、24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71%、79%h及92%,80例引流管末端和中段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4h组l例皮下段细菌培养阳性,48h组3例细菌培养阳性。切口全部I期愈合。24h组有5例,48h组有l例术后拔管后出现引流管口外渗淡黄色分泌物。结论: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可在24h完成,若术后创口引流超过24h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虽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已由早期的 6.8%降到目前的 1%左右〔1、2〕,但THA术后深部感染一旦发生 ,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并且鉴别是感染性还是无菌性假体松动 ,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确定。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诊断及治疗的方法。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对于THA术后不论早期还是晚期出现局部伤口红肿、破溃流脓、疼痛 ,同时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寒战等临床表现 ,诊断多无困难。但对于一个术后主述髋部疼痛不伴有其它表现的患者 ,就很难区分是无菌性松动还是隐性感染。由于目前的各种诊断方法并不能完全确诊或除…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技术是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最显著的进展。近年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脊柱骨折脱位、脊椎滑脱和退变性椎间盘病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极大地推进了脊柱外科的进展。胸椎作为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和解剖结构都有较大的特殊性,椎弓根矢状径、横向宽度及矢状面角度变化较大,而且其周围有较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失败后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胸椎解剖特点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人方法和相关的辅助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37~68岁,平均48岁。病程4个月~20年,平均3.5年。单节段21例,双节段22例,3节段3例。结果: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5个月。植骨全部愈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按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86.9%。结论:对明确诊断存在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髓核摘除、内固定加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